送到倭國明孝天皇面前的,另還有藤原麻呂死不瞑目的首級。
明孝天皇及倭國眾官員貴族,無不驚惶。
敗訊固然早已傳回,但他們此前也并未想到,那常歲寧,竟然會帶著盛軍,就這樣來到了他們的國門之外
討教
這分明是討命而來
但戰敗的事實已經擺在眼前,東羅又已倒戈大盛
此前他們為了攻入大盛,幾乎集結了全部能夠利用的兵力,出兵十余萬,卻幾近全軍覆沒
這場從籌備,到戰敗,為時一年有余的龐大戰事,財力物力上的付出自然也是前所未有的驚人。
但這一切付出,并未能收取絲毫“回報”,反而以一敗涂地收場。
此刻,面對來勢洶洶的盛軍,他們除了賠罪,還有第二種選擇嗎
有這樣一個她的大盛,有能力讓他甘愿臣服。
此刻,常歲寧看著這些有名有姓的權貴,終于開口,點出了以藤原氏為首的幾個大姓
薺菜立刻會意,轉身離開此處,交待手下之人,將此事立即傳訊回去,并繼續擴大海上探查范圍,務必找出那隊以石本武彥為首的倭軍蹤跡。
明孝天皇立時做出洗耳恭聽之態,并讓譯官記錄下來。
常歲寧點頭答應了。
當然不行。
天黑前,明孝天皇與眾臣帶著常歲寧要的名單,前來求見。
更重要的是,這本就不是一場對等的談判,她的兵士與戰船,在身后隨時等候著她的令下。
他自然不敢讓常歲寧的人動手,他怕盛軍一旦動手,輕易停不下來。
她的語氣沒有商量的余地。
悔恨只是他們求生的手段,流淚認錯固然可以,但要他們為此付出性命來懺悔,那就另當別論。
明孝天皇卻莫名緊張起來,將身形躬得更低些許,做出傾聽之態。
她瞳仁烏亮,眉宇間卻自成清寒冷冽之氣,如寒刃出鞘,叫人幾乎不敢與之對視。
上馬前,常歲寧望向平城京的方向,隨口道“仁同天皇三年,你們之所以定都于此,是因受到我們大盛道教思想中,藏風得水的風水觀念影響。”
此刻,這一支兩萬余人的隊伍中的大小將領,皆被帶了過來。
那些地主貴族之間,亦有請罪聲無數,他們大多一臉悔恨自責,姿態低到了泥土里,必要時還會掉下幾滴眼淚。
“天皇陛下當初也是受藤原麻呂迷惑,才不幸鑄成大錯”
但據說那常歲寧,嗜殺殘暴,只恐未必會理會他們的賠罪之舉
金承遠與常歲寧一同去了平城京,明孝天皇拿出最謙卑的姿態,給予了最高程度的禮待。
常歲寧卻很難就此掉以輕心,她微抬眼,看向薺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