謀士目送其離開,感慨道“如此人才,卻又如此敬業,何愁大業不成啊。”
駱觀臨離開光州后,一路往西,趕往申洲。
光州西面臨近申洲,申洲之下即是安州與黃州,這四州有一個共同點,那便是都處在淮南道邊沿地帶,不易被圍堵封鎖,這也是他們不甘從于常歲寧的依仗所在。
其中安州西臨山南東道,與荊州隔著漢水相望。與江南西道的岳州,也僅隔著一個沔州。
岳州為卞春梁大軍所占,李獻守于荊州已有大半載。
是夜,荊州城外,一名探兵歸營,帶回了一封密報“大將軍,我等截獲一封自安州傳往岳州的密信安州刺史邵文勛,私下欲勾結卞春梁起事”
信中,邵文勛慫恿卞春梁先攻下富庶的淮南道,再攻向京師,而安州愿意為卞春梁打開淮南道大門。
案后,李獻看罷那封密信,抬起了眉。
“大將軍,安州刺史已起反心,可要即刻傳信報于圣人,告知淮南道節度使”
李獻“嗯”了一聲,抬手示意探兵退下。
探兵退出帳外之際,李獻將密信置于油燈上方,看著信紙被點燃,嘴角浮現一抹笑。
他只是奉旨守住荊州,誅殺卞春梁而已安州歸淮南道管轄,同他有什么關系
若淮南道因安州而出現什么閃失,那只能說明新任節度使無能。
再者,卞春梁若果真改道攻取淮南道,反倒可解荊州與京畿之危,這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啊。
當然,他也不會什么都不做,他已向圣人立誓,本月必會收復岳州。
為此,他已準備妥當,只待明日發兵了。
中軍主將帳內,肖旻正在反復同部將確認明日動兵岳州事宜。
肖旻自趕到荊州支援李獻以來,已與卞軍交戰數次,但先前只守,此次要攻。
出乎肖旻意料的是,李獻雖對他十分不滿,二人多有意見相悖之時,但此次岳州的計劃,李獻卻多聽從了他的安排,并未再起爭執。
這讓肖旻松了口氣之余,又隱約覺得異樣,所以才反復確認明日的作戰計劃。
一切準備就緒后,眾部將各自離開,肖旻也出了帳子透氣。
他遙遙望向淮南道的方向,從懷中摸出了拿紅線穿著的銅板。
每當被緊張的戰事和身邊亂糟糟的人壓得喘不過氣來的時候,他總是格外懷念昔日在寧遠將軍身后撿功勞的美好日子。
肖旻握著開光銅板,似消解緊張般道“愿寧遠將軍佑我軍此戰大捷”
遠在江都的常歲寧打了個噴嚏,燈火一陣搖曳。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