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每日都有人拜訪常闊,全是旁敲側擊打探常歲寧身世真假的。
常闊的回答相當藝術,先沉吟片刻,道一句:“此事說來就話長了……”
適當的停頓后,嘆一口氣,道:“這孩子當年也是命苦……”
說到這里,夾雜一些孩子成長途中的不易,再說些人盡皆知的戰場兇險經歷,末了,適當地露出雨過天晴、苦盡甘來的神態,感慨一句:“好在李家列祖列宗保佑……”
至此,結束全部的闡述。
給予身世上的肯定之余,卻又一句有用的話都沒說。
并非常闊不愿細說,而是他也沒拿到全部的戲本呢,萬一和殿下那邊說劈叉了可就不妙了。
同樣的藝術說法,在金婆婆身上體現得更加淋漓盡致——
江都各大作坊中也在熱議此事,包括金婆婆負責的絲織坊。
面對女工們私下的議論,金婆婆沒有阻止,而是選擇了加入。
“節使幼時流落民間,那叫一個苦哇……”
“好在有先太子殿下將人撿回去照料……”
“要么說是龍子鳳孫呢,節使做的哪一樣事是尋常人做得來的?”
“不說咱們節使打過的那些勝仗了……都聽說過滎陽祭天祈福之事吧?”金婆婆說到這兒,抬頭往上看。
女工們都跟著往上看。
金婆婆聲音壓得更低了:“那就是老李家的祖宗們在上頭保佑顯靈呢!”
恍然的驚呼聲此起彼伏,女工們紛紛露出鄭重敬畏之色。
在官營作坊里做工的女工,在十里八鄉也都是有目光追隨的人物,很多人都覺得在作坊里做工的,便等于是節使的人,節使的事自然要找節使的人來打聽——
因此,經這些女工們之口,常歲寧的身世之說在民間得以越傳越真,且添了許多百姓們最是喜聞樂見的玄妙色彩。
沈三貓也沒閑著,除了作坊中的事務之外,他還在暗中鼓搗著另一件事。
基本上已經將作坊事務都移交給了沈三貓的孟列,近來也很忙碌,他寫下一封又一封信經阿澈之手送出去,讓人遞往各地暗樁經營之處。
此一日昏暮,孟列點了燈,在書房中查看各地暗樁送來的書信時,一名暗衛尋了過來。
孟列從書案后抬眼,看向那負責看守事宜的暗衛:“他怎么了?”
“他讓屬下向您傳話,說想要一些糧食和缸甕等物,屬下特來請示。”
孟列:“要來何用?”
“說是……釀酒。”
孟列沉默了片刻,道:“給他吧,將人看好。”
暗衛領命退去,孟列收回神思,繼續讀信。
三月末,卞春梁于京師登基稱帝。
自此,天下短暫開啟了兩朝政權并存的分裂之象。
而京師登基大典舉行的當日,女帝與太子一行已經離開洛陽,去往太原。(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