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眾聲混雜,難以被壓制。
李錄靜靜地看著父王的身影,臉上幾分擔憂,心中幾分感慨。
太傅今日是不是主祭官都沒有區別,太傅是以威望立足人心,他的話注定無法被人忽視。
而父王此時能如何做?將人押下去處死嗎?然后將質疑者阻攔者也一并押下去嗎?可登基大典尚未完成,天子璽印還未交到父王手中,父王拿什么來接受百官朝拜?難道要做一個僅被自己認可的新帝嗎?父王突然陷入如此棘手之困境,如何能叫人不擔憂?
這是父王心心念念的登基大典,可此時此刻,這隆重的大典和天子袞服卻束住了父王的手腳,示之天下的仁德寬宏也成為了沉重的鎖鏈,將父王牢牢捆縛在此,不得不接受這場突如其來的審判……此情此景,又如何能叫人不感慨呢?
父王為了這場登基大典,將京城鑄成了一方密不透風的鐵桶,把一切變故都阻隔在京師之外,然而真正的變故卻出現在了京師之內,這只父王自認牢牢掌控的鐵桶內部……
李錄簡直要在心底撫掌大笑了,這何其驚喜,何其諷刺?
李隱的神態反而變得異樣平靜,眼底只剩下了無聲的分辨。
人聲混亂間,有宗室子弟站了出來,怒不可遏地質問太傅。
“……太傅枉為天下讀書人之首,竟當眾以此等毫無憑證之言,玷污先太子效,污蔑栽贓新帝,沖撞祭祀大典!不知太傅究竟意欲何為,是受了何人驅使?!”
怕不是擁護那位皇太女之心不死!
可那位皇太女去了北狄,十之八九已經死了,而褚家人大半都跟隨太傅返回了京中——他是怎么敢生出此等異心的?自己不要命了,家人的命也不要了,就為了給新帝蒙上一層污名嗎?
這自尋死路,且自毀名節之舉,簡直讓人覺得瘋魔了!
而正因此舉過于瘋魔,才叫所有人都沒有防備!
拋開難明的真相不談,沒有防備的眾人都驚詫于太傅的舉動,不解其這么做的原因。
太傅這樣做,究竟是為了什么?身份地位美名?——可這些新帝都會給足。
誰人不知,太傅乃是被新帝三請入京的,這本已是一樁美談……也讓人下意識地認定,被動回京的太傅已經認可了榮王李隱。
太傅若為聲名,全然沒有必要舍近求遠……更何況,這哪里又是求遠,分明是求死才對!
還是說,太傅所言……的確是真實的?這位已至暮年的老人,僅僅是想為昔日的學生,討還一份遲來的公道?
太傅的性情在場許多人都清楚,眾人思緒各異,搖擺不定之間,一道叫人意外的聲音乍然響起。
諸多聲音在質問褚太傅,這道聲音卻是相反。
“太傅所言,句句屬實!”
那是年輕女子的聲音。
她身穿皇子妃吉服,發冠墜著的玉珠搖擺,此時出列上前,分外醒目。
“先太子效正是女兒身,正是李尚!毒害她的,正是榮王李隱!我知道,我可以作證!”
她說話間,迎上一道道匯聚而來的目光,妝容整潔的臉上幾分惶然,幾分迷茫,有一瞬間似乎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說什么,甚至不確定自己是誰。
長期服藥之下,她神思麻痹,仿佛日漸成了一塊沒有情緒的木頭。
直到方才忽然聽聞“先太子乃是女兒身”,“先太子是為李隱所害”這些曾拓印在她腦海深處的真相,才陡然激起一絲情緒。
站出來是下意識的本能舉動,此刻馬婉只覺頭痛欲裂,仿佛有無數根絲線拉扯著她漂浮而起的神思,務必要將它們重新鎖回牢籠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