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酒!」
胡煥欲圖拉住喬祭酒,反被喬玉柏拽住。
很快有禁軍攔在一眾學子們面前,有學子悲呼「老師」、「祭酒」,他們眼中含著淚與悲憤,眼睜睜地看著那道著長衫的身影走向那些禁軍。
喬玉柏凝望著父親的身影,眼中漸漸溢滿淚水。
淚光中,父親的背影依舊從容尋常,好似只是去后山釣幾尾魚,日暮時便會提著魚簍歸家來。
半月……此刻支撐著喬玉柏的便是父親的囑托。
他強迫自己冷靜,在腦海中不停地復盤著這場計劃,以此制止自己拔腿追上前與父親同去的沖動。
在計劃中,這半月之期,是這一則《討李隱百罪書》與太傅的「死訊」傳往各處所需要的時間……
將消息送出去的人,可以是他們這些監生,可以是城中文人,可以是尋常百姓,也可以是那些權貴官員宗室!
今日城中的每一道聲音,每一滴血,都在喚醒更多人,這些聲音和鮮血會讓所有人都明白,叛國者李隱,無人會承認他的帝王身份!
熱血者會從此中看到令人無法忽視的公道人心,冷血者則會看到使人無法拒絕的利益前程!
是以無論李隱如何鎮壓封鎖,這真相注定會被傳揚出去!
待消息傳出,今日的京畿便是來日的各處,那些昔日被李隱以仁德之名招安的各處勢力人心,會迅速瓦解崩塌。
大勢成,早已暗中備兵完畢的淮南道會立刻發兵京師,以天子與太女之名討伐李隱!
到時各處阻力消減,而京畿之內的人心也已崩散,忠勇侯即可以最小的代價誅殺李隱!
……
在褚太傅與駱觀臨完整的計劃中,忠勇侯入京之后,待平定大局,便會使大長公主李容監國,以候皇太女歸京。
他們為皇太女鋪就了一條最平坦明亮的歸京之路,也意在替蒼生消減兵禍。
在這場計劃中,京師之內,由褚太傅開啟此局,京師之外,由常闊與李容候機而動。
除此外,李隱會派遣黔中道兵馬防備淮南道,同樣也在太傅和駱觀臨意料之中,既有預料,自然便有對策——此中對策,由長孫氏和肖旻負責執行。
此局如同一方誅魔大陣,局中每個人各守其位,太傅已經完成了他的啟陣之責。
揭露真相的時機,與揭露真相的人選皆是至關重要的——在官場行走多年的駱觀臨很清楚,一旦李隱在世人的認可中登基為帝,日后再如何措辭鋒利的檄文指認都將是蒼白的,明君李隱大有辯駁的余地,可將一切指認定義為對方的骯臟污蔑。
那將會是一場漫長的政治對峙爭奪,而于他的主公,于這天下蒼生而言,都將是不公的。
今日的京畿是血腥的,但唯有人人親歷的,才是最有力的真相。
此刻城中的每一聲悲呼,每一步奔走,都在免去日后更大的動蕩與屠戮。
大陣已啟,大勢已成,真相再也沒有被掩蓋的可能,作惡者將永失人心。
唯有如此,才能將動亂悉數控制在京畿之中,而不殃及天下之亂。
今日他們這些局中者愿為此局赴死,既是出于對蒼生的憐憫,亦是發自對那北赴之人的忠誠與禮贊——從她決心北行時,她便當得起眾人為她獻上此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