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倉庫的臭毛紛飛,差點沒給胡燕整的干嘔。
等弄明白元棠說的意思,胡燕就更懵了。
“你說啥做羽絨服”
元棠重重點頭“對啊,這里面的鴨絨,只要處理好,充在衣服里,就是羽絨服啊。”
她們兩個曾經在白縣的貿易園見過的,那件賣大幾十的羽絨服,只是掛了很短的時間,就被人買走。
元棠一提,胡燕就想起來了。
但是想起來之后,她也覺得這件事跟做夢一樣。
“那種鼓囊囊的衣服,里面就是這種鴨子絨毛這能保暖”
元棠十分肯定“絕對的。”
也就是她們兩個在白縣時候沒買過,出來之后因為滬市不算太冷,兩人冬天都是穿大衣比較多,所以這種羽絨服胡燕還真不太了解。
胡燕擰著鼻子“這種衣服好丑。”
羽絨服都沒樣子,就是一個跟塑料紙一樣的外層皮,按照胡燕的眼光看,實在是太丑太丑了。
元棠拍了她后腦一下“你不想想,在滬市是不太需要,但是在咱們老家,冬天誰還顧著好看”
老家穿羽絨服的少,冬天就是棉花襖子。各家自己種的有棉花地,到了時候就去地里摘棉花,在地里走的時候總是被棉花枝子扎。一畝地出的業有限,一家人的衣服到被子都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被子蓋著不暖和了,就把被子送去彈棉花。
這種情況下,一件棉襖的壽命總是長的出奇。
等閑不會把棉襖扔了,可想而知大家的棉襖都是什么樣子。
元棠指出“以保暖為先的衣服,本身就不要考慮美觀不美觀了,只要保暖,就會有市場。”
她買下這個養鴨廠的時候就考慮過多方面的問題,按照她的說法,那就是她小本生意,最好還是把所有的東西都利用上。
鴨毛當然不能浪費,也就是雞毛沒有什么價值,不然元棠連雞毛都能留下來。
不過那點雞毛元棠還是打包出去了,附近有個小作坊,是做毽子的。
元棠按照一車十塊錢的價格賣出雞毛,算是一點點額外的收入。
胡燕被元棠這么一點,也試著去理解羽絨服的新市場,只是她幾次試圖靠近那些亂哄哄的毛,還是狠不下心。
太臭了啊。
元棠這段時間殺的鴨子毛都在這里了,就問誰能抗住這個生化氣味。
“小棠,這個東西yue要怎么處理啊。”
元棠按照自己的知識儲備介紹道“大概是把這些毛全洗一遍,然后去除油脂污垢,然后消毒滅菌,最后曬干烘干”
過程麻煩,但是賣的價格很對得起這個繁瑣。
胡燕比了個手勢“你先別說yue我找廠家去考察考察yue得有機器對吧”
元棠“有那么臭嗎肯定了啊,這要是人工做,做到猴年馬月
了。不過外面的布料要人工做,最后還要把羽絨充進去的。”
胡燕堅強的在彎下腰干噦的時候比了個ok手勢。
“沒問題。”
這批鴨毛的最終歸宿,還是被胡燕給拉了回去。
當然了,鴨毛沒有直接這樣弄走,胡燕作為被服廠的廠長,跟大股東元棠簽訂了協議。
胡燕在元棠的地塊上圈一片地方弄個鴨毛處理廠。
所有鴨毛都在這地方處理好,然后再把干凈的鴨毛帶去廠子里充裝。
別的倒是都還好說,只是這個布料問題,胡燕為難了許久。
羽絨服的料子是不能用那些純棉的,鴨絨細小又輕柔,不知道從哪兒就跑了出來,不夠密織的布料根本不行。
胡燕找了一圈,最終才找到了一種類似化纖的布料,結實,帶著工業發展的美感。
胡燕弄來布料之后,就安排員工加班加點做外罩。
她則是跑出去考察一些國內的羽絨服廠家。
這一查,她更有信心了。
國營廠子的羽絨服都賣上百了,她只要能賣上七八十就滿足了。
七八十的售價,成本連二十都要不了。
越發覺得這個生意能做的胡燕撒開手招人。
很快人員就位,胡燕就開始抓緊時間制造羽絨服。
用元棠的話說就是,肯定好賣,但是你要提前幾個月就要趕緊做。
不然等到年底開始爆貨,你交不出貨可算是糟糕。
胡燕這邊忙的昏頭轉向,元棠這邊倒是又迎來一個好消息。
楊川的第一期雜志成功出版。
元棠拿著第一期的飛揚雜志,很顯然的看懂了楊川的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