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周至同學才高一,這樣的創作能力是如何來的
接下來就是對周至的單獨采訪。
雖然后面那篇還沒有登,但是省宣傳部都出面了,那就是鐵板釘釘的事情。
第四周至同學有什么樣的理想,今后會如何堅持自己的這個理想
其實明眼人一看,這就是如今宣傳最傳統的套路,大綱都是現成的。
第二周至同學是出于什么樣的想法,會在自己外婆的身上挖掘素材,最后形成作品
第三周至同學寫這兩篇的文章的目的是什么,想要傳遞給大眾什么樣的信息
“當聽到外婆講述完當年的故事,我受到的沖擊,其實是非常大的。
因為之前讀過的那些作品,里邊主人公形象,都覺偉大,光明,正面,高尚。
不過周至也沒打算跟著套路走,或者說,將套路用另一種方式表達出來,必須達到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
比如談到創作動機的時候,周至同學是這樣表達的。
于是疑惑就產生了,外婆不會對我說謊,可以前看過的作品里,我為何見不到他們的身影呢
是這些人不重要嗎是這些人經不起考驗,消失在歷史的長河里了嗎
他們都有著堅定的信仰和高尚的覺悟。
但是外婆告訴我,她的那些同志,多數卻不是這樣。
直到今天。
只是因為以前的作品,大多都是在描寫那個時代的精英。
后來我想明白了。
他們一直都非常重要,他們一直都沒有消失,他們一直都存在著。
他們不是那個時代的精英,但他們卻是那個時候,直到今天的
絕大多數。
精英的意思,不是指在社會群體中的高低貴賤,而是指他們在當時,是否擁有那樣的思想和覺悟。
外婆給我描述的這群人,除了少數領導者,剩下的,包括我外婆自己在內,很明顯,還沒有達到那樣的標準。
只是我以前見過的作品,很少將筆觸,投落到他們的身上而已。
于是我就在想,這些人,他們參與到那場波瀾壯闊的事業里,目的是什么
如果要用一個相對準確的詞匯來定義的話,我想那應該是
基石,最廣泛的基石。
為了供他們上學,家里已經支應不開了。
她只是想盡辦法,用自己有限的能力,去盡量解決這個問題。
就我外婆來說,定成分的時候,屬于自有產業但不足以不勞而食的中農帶小土地出租,是團結對象。
她開了個雞毛店,將家中少量土地用于出租,是因為要給自己的子女籌集到學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