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五一年郭沫若出席第三次保衛世界和平大會,并被授予加強國際和平金質獎章。徐悲鴻聞訊欣喜萬分,抱病為他繪制了這件宏幅巨制。一來是對他獲此殊榮的慶賀,二來也是出于對和平的渴望。”
“這件作品完成后,徐悲鴻便立刻送給了郭沫若,此前曾藏于郭沫若紀念館,之后流入民間,屬于國家一級文物。我們是前年,從一位中學教師手里收到的。”
周至對這種融入了西洋繪畫技法的現代國畫其實不太明白,有些看不出這畫到底好在哪里。
就聽費觀繼續介紹“大家看,畫中是一牛,一樹,外加三個耕作的老農。”
“牛與三個人依次漸遠,漸小,乃取用西畫中焦點透視的原則,但忽視了遠景的描繪,僅以數筆松散的淡墨表現出泥土地的模糊影像,進而使視覺焦點仍集中在農耕場景上。”
“畫面右側這棵粗壯的柳樹,其樹杈呈v字型向上生長,不過畫面只截取了柳樹的局部,并利用它將畫面分割成三部分,造成空間分布的豐富性。”
“同時,柳樹與人牛隊伍又基本上是垂直的,這就使整體構圖雖簡單,但在穩定中富于變化,變化中趨向穩定,拓展了畫面的空間表現力。”
“這些都是西方的技法對吧”周至問道。
“是,我們再看人物和動物。都是寫生法描繪,三個農民均上了年歲,但仍不輟勞作。”
“最前者牽牛犁地,其雙腳邁開,身軀前傾,手掌攥緊,臉部和手部的肌肉因凝聚力量而呈現出收緊之感,將正耗盡全力驅牛犁地的動態瞬間描繪得生動逼真。”
“而后兩者為一農婦和一農夫,一揮鋤,一彎腰,動作幅度并不大,表情亦平靜,與前者形成反差。”
“此外還有一些細節,比如農民腰間的煙袋,說明了傳統,而農人采用新式的雙鏵犁,又說明了時代感。”
“畫中的耕牛瘦骨嶙峋,與徐悲鴻其它牛的造型差別甚大,畫法上先以墨筆勾勒外形,再以赭石敷色,筆致精確,每筆的濃淡和干濕皆表現了牛毛的質感,畫出了牛身各部分的向背凹凸。”
“而牛腿最特殊,看上去則酷似徐悲鴻擅長的奔馬的雙腿,形成了牛身馬腿的獨特造型。與齊白石六須八足蝦一樣,也是畫家別出心裁的創新。”
“柳樹的主干以重墨寫出,既表現出了樹干的粗糙質感和滄桑效果,亦與淡墨細筆寫成的輕柔柳條和藤黃渲染出的柳葉形成對比。國畫筆墨章法非常精到。”
“整幅作品,將西畫造型和國畫筆墨相結合,既有準確生動的造型,又有靈活多變的筆墨,因而是一幅結合中西畫法精髓的寫實主義佳作。”
周至轉頭問干爹“干爹,你怎么看”
“不如萬馬奔騰,更不如八駿圖。”
廢話,那倆是國寶級的東西。
徐悲鴻是全才,國畫,油畫,素描,人物,山水,動物,無不精妙。
周至心里也認同干爹的說法,這幅九州無事樂耕耘,的確比不上著名的八駿圖,但是他更加確信,就算八駿圖現在就擺在自己面前,自己傾家蕩產也買不起。
“怎樣”費經理小心問道。
“好,要了。”周至點頭。
“那這些也是你的了,贈品。”費經理松了一口氣,見周至似乎情緒不高,趕緊笑道“肘子你要這樣想,反正是賣郵票的錢,好歹是書畫,總比印刷品要強,何況還留了一半,是吧”
“啊哈”周至愣了一下,不明白費經理為何要這樣說。
接著才反應過來,他是怕自己花錢花得肉痛
他他竟然在安慰我
氣氛都烘托到這兒了,周至只好嘆息一聲“四表舅教我的,寧入一件精品,不要百件普品。我這也是承他老人家的教導,是賺是虧唉,以后再說了”,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