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了,目前限制中國人員的,不是科研能力,往往就是經費。
剛好周至陪李老二李老三造訪基地,大家聊起了能不能讓基地代為發射私家通信衛星的問題,隨著話題的深入,這個問題從一顆星變成了包括十五顆星和地面站的天星地網龐大系統,發射任務也變成了集新技術研發,突破,部署于一體,從追趕世界腳步變成超前于世界當前水平的宏偉項目——“星擎計劃”。
而作為星擎計劃當中非常重要的光纖交換機部分,則是由鄔老的團隊來設計攻關,由郵電部科研所的羅總工來負責樣機試制工作的。
因為安盛基金一直在深耕世界新技術知識產權市場,具備強大的情報能力和獵頭能力,很快就從世界知識產權市場里找到了一項非常貼合國產設備光纖化的技術——scsi3協議。
這個協議其實大家都應該不陌生,因為它本身是家用電腦里使用的一種接口,主要用來連接硬盤,使用了scsi協議接口的硬盤,就被成為scsi鍵盤。
這個技術并不新,最早的協議是1985年制定的標準,這個標準的主要特點是支持同步和異步的scsi設備;支持7臺8位的scsi設備;傳輸速率最大為5m/秒;支持worm,即“一寫多讀”設備,它的最大連線長度為6米,接頭為50針。
1992年的時候,第二代scsi標準誕生了,新一代的標準能夠支持高密度scsi接頭;支持和掃描儀;其總線具有偶校驗功能;支持fast和wide兩種模式;fast模式可使scsi總線上的數據傳輸速度達到10m每秒。速度有了極大提升,但fast模式時的最大電纜長度不能超過3米,最多還是只能接接7臺設備。而wide模式在同一時間中可傳輸16位的數據,這就使支持widescsi的設備的數據傳輸速率提高到20m每秒。并且可同時支持8位和16位scsi設備,最多能連接15臺scsi設備,最大的電纜長度不能超過6米。
因為四葉草一直在致力于計算機產業的設計與生產,因此周至要求安盛基金密切關注著這些技術,今年當scsi-3出來之后,周至立即斥資拿下了幾家對該技術有深厚研究背景的潛力公司,并且統合在了一家公司的名下。
這家公司在米國,叫做西部數據。
西部數據的輝煌是在八八年,那一年它斥資八千萬美元收購了pc硬件制造商tandon的硬盤生產資產。合并后的西數推出了第一款ata和xt附件驅動器。
九一年pc行業開始經歷從st-506和esdi驅動器向ata和scsi的轉變,后兩種驅動器上都集成了控制器,對硬盤控制器板的需求逐漸減少。這時的西數又推出了使用最新的嵌入式伺服和計算機化診斷系統的全新設計的caviar驅動器,避免了公司因為原來的主營業務萎縮而陷入困境。
由于caviar銷售的非常好,于是西部數據開始處理其他業務部門。比如將paradise出售給飛利浦。網絡和軟驅控制器部門轉讓給了smc,其scsi芯片業務劃歸futuredoa,立即就被安盛基金收購。
而其后的西部數據就徹底完成了從半導體公司到硬盤驅動器制造商的大“變身”。
然而到了去年,由于caviar驅動器所享有的技術領先地位被其他公司如昆騰等,用更新的產品所掩蓋,西部數據陷入了低迷。
而于此同時,曾經被西部數據剝離出去的scsi芯片業務小組futuredoa,在安盛基金的孵化下,推出了scsi-3協議。
scsi-3也叫fast-20、doublespeedscsi,從別名上就知道它可以在8位scsi總線上每秒傳輸20m數據和在16位widescsi總線上每秒傳輸40m數據。雖然這種技術在使用16位數據傳輸時,依然只能串接15臺scsi設備,電纜的最大長度為1.5米。
不過伴隨這個新標準的,有兩項新技術,一項叫做lvd,也就是低電壓差分技術,它可以將傳輸速率最大提高到80m每秒,使用68或70針接口,電纜最大長度為12米,最多串接15臺scsi設備。
lvd具有過去的單端技術降低費用的特點,還能夠抵抗高壓差分技術設計中的信號噪聲和低電位漂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