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才不是呢!”老板娘眼珠子轉了轉:“小梅!帶客人們去一號房!”
“你們剛剛又在過什么黑話?什么五壓三疊十三大的?”進入包間后,許安心一邊給鐵蛋兒系餐巾一邊問道。
“今晚的菜品可能會有驚喜吧。”周至笑道:“現在很多人都只知道九斗碗,卻不知道還有更高一檔的‘大件席’,也就是剛才說的‘五壓桌,三疊水,十三碟子十大件。是蜀中以前一種高檔的席面,和宮府菜的差距其實就只在環境和餐具上,內容已經差不多了。”
“那石榴酒是真好喝。”李老三說道:“這家飯店可能真有點門道。”
趁著上菜的功夫,周至開始給大家科普:“所謂五壓桌就是正菜未上席前,先擺上的五盤果點,在舊社會一般有冰糖、龍眼、蜜錢、時令水果等。”
“三迭水是指冷盤花型,如用火腿片,蜜瓜片,要先切成長短一致的片,按刀口距離先排兩行裝盤,再于中部覆一行,如此三道相疊,尤如瀑布迭水。”
“十三碟子是指除了押桌果點外,席面后續上的十三個菜。這些菜都是用小盤裝盛的,故而被稱為十三碟。”
“十大件便是席面上的壓軸大菜,全用滿尺大盤大盆作為盛器,如全雞、全鴨等等,以顯示菜肴豐厚。”
“剛剛我看他們的菜單,基本就是按照這個路數來設計的,而且菜品中很多都是宮府菜一系,比如烤乳豬在他的菜單上不叫烤乳豬,而叫‘炮’乳豬,又比如做魚,蜀中一般都是魚湯,他們這里是魚羹。”
不多一會兒菜就上來了,第一道就是老板娘推薦的攢絲,一看菜品的顏色和刀工火工,周至就知道今天又遇到驚喜了。
攢絲是傳統川菜宴席上的頭菜,不管是九斗碗還是十大件,攢絲基本都在第一位,與鑲碗的地位同等重要,堪稱一時瑜亮。
攢絲的做法說起來簡單,就是將各種食材,一般是三葷七素加工成細絲,加入高湯蒸制而成,肉菜一般以肚絲、牛百葉絲、雞絲、火腿絲、雞蛋皮絲為主,素材配以海帶絲、豆皮絲、玉蘭絲、筍絲、荸薺絲、香菇絲為輔,菜品豐富、食材多樣、顏色艷麗、層次分明,以風車形式分門別類地按品種、按顏色依次拼盤、錯落搭配,并在斗碗中心聚頭,故名為“攢”。
這道菜一看刀工,二看湯頭,三就看食材的搭配和新鮮程度了,不過這家飯店加入了自己的一些巧思,素菜多了黃花絲,蕨苔絲,還有當季的雞樅絲,讓這道傳統川菜增添了涼山特色。
本來今天一路吃到會理的,大家也不覺得非常餓,結果這道菜一上來大家一品嘗,紛紛較好。
有了頭菜壓桌,接下來就是下酒菜了。
羊八塊,就是用會理黑山羊身上的八個部位,連皮帶肉切好擺盤蒸熟,然后用類似東坡肘子的料汁澆淋上去,可以理解為會理黑山羊肉版的東坡肘子。
關鍵羊肉肥嫩不膻,幾乎可以入口即化,周至對吃羊沒啥研究,也不知道到底是羊的哪八個部位,可以湊出這么一盤肥嫩堪比肘子,肉味香濃卻猶有過之的大菜來。
魚米羹則是將草魚蒸到剛熟,將肉取下,加入湯鍋中調散成米粥狀,在加入油炸過的米花一起烹煮,加入胡椒,蔥花和鹽調味,軟糯鮮香,特別適合老人和孩子。
雞絲炒魷魚用雞絲、韭菜、魷魚爆炒,要求魷魚在發潮時的干軟態始終、雞肉必須用脯子肉切細絲,爆炒后方能鮮嫩。
這是今天唯一一道海鮮菜,不過李老三這海鮮達人還真沒有吃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