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菜市場出來,藍桂云要忙著回店去做開店的準備,沒法和周至一起吃飯,拉著菜和周至回去,一路上指點了他幾家吃早點的地方。
周至回到招待所的時候大家才剛起來,周至又帶著他們出來吃早飯,現學現賣。
小縣城地處川滇交界,小吃不少,街邊支著不少的攤位。
抓酥包子是藍桂云給周至推薦的,包子餡兒本身不如何,周至認為比不上夾川包子的鮮肉香蔥餡兒,但是這皮兒就值得稱道了。
周至買了一籠給大家分,然后評價這個包子皮兒就是作弊。
先用燙豬油和面粉一起制作成油酥,在將面團和油酥層迭揉制到一起制作成包子皮,這樣蒸出來的包子皮是有多層構成的,酥軟松散,不粘牙齒,油香十足,還能夠把肉餡的肉醬汁給吸到面皮中來,這樣的面皮不香才見鬼了。
再過數十年,抓酥包子和蠻州小籠包子會遍布西南,這也是優勝劣汰的最終結果。
本地特色的還有熨斗粑,這道美食是因為制作它們的小鍋,形狀類似老時節里的炭火熨斗而得名。
往小鍋里加入一點植物油,淋入酦酵過的米漿,用一根細竹簽對受熱凝固的小米糕進行翻轉,其特點是糕體細、不沾牙,清香可口,甜而不膩,軟和香脆,營養價值高。
周至還是認為這是會理人作弊,因為簡單來說這就是夾川的白糕,泡粑,不過夾川白糕是蒸出來的,這里的熨斗粑是用油脂烙出來的,當然會更加香甜了。
這兩樣都算街邊小吃,李老三很少有這樣能體會到在街上邊走邊分食的機會,覺得好玩得很。
這兩樣只是打了個底,很快大家就來到一家買早餐的店面區。
這里挨著有三家店,桌面都擺到了界面上,三家店面似乎有一種默契,用的不用花色的碗,但是共用餐桌,食客們選任意一張桌坐都可以,然后隨意吃哪家的東西,賣家也沒有意見。
這里一家店是賣雞火絲和羊肉粉的,一家是賣油茶和稀豆粉的,還有一家是賣卷粉的。
羊肉粉就是黑山羊的羊肉羊雜湯下云南粗米線,雞火絲就是煮餌塊絲,配上土雞肉絲和火腿絲,淋上雞湯。
金黃如脂的米漿盛滿一瓷碗,再抓上幾把香酥的馓子放上面,再舀上幾小勺花椒油、芝麻油、姜汁。尖尖一大碗油茶呈面前,早已令人垂涎三尺。用匙子輕輕攪勻,四溢的香味令人迫不及待連吃幾口。酥軟可口,略帶香麻味。
油茶與稀豆粉作法差不多,一個是熬成糊狀的米漿,一個是奶黃色的豌豆粉漿,滿滿舀上一瓷碗,抓上幾把香酥的馓子放上面,再放上一小勺油辣椒、姜汁,一碗油茶或者稀豆粉就制作好了。
卷粉是用米漿蒸制成厚米皮,柔韌軟糯、晶瑩雪亮,用來包裹各種餡料,再澆上干辣椒、油辣椒、煳辣椒、小米辣末、糟辣子、辣醬等,以及姜汁、蒜汁、鹵腐、花生米、香菜、折耳根末,以及醋、醬油、麻油、蒜油、白糖、鹽、味精……
頗有點和夾川豆花飯幾十種調料自己選的做法相類似。
這么多配料并不是混得越多越好,而是根據卷粉的不同餡料來調配。
這道小吃讓李老三倍感舒適,因為這個做法和廣東腸粉很像,不過腸粉用的米皮很薄,然后重餡料不重澆頭,澆頭就是簡單的醬油而已。
大家就坐在這里各取所需,黃瑞山還是點了自己最喜歡的羊肉粉,周至對卷粉不感冒,選了沒有吃過的稀豆粉以及雞火絲,麥小苗和李一佳點了卷粉,不過按照川北涼粉的辦法,瘋狂加各種調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