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你們得問肘子了。”黃瑞山是知情人,不由得笑得更厲害了。
周至對滎經其實有些愧疚之情,為什么呢?因為在上一世,滎經人引經據典,將華夏人文始祖顓頊帝故里頭銜拿捏到了手里。
但是這一世在周至的慫恿下,冕寧那邊先動手了,然后滎經一看不妙也趕緊跟上,兩個縣現在正在就到底誰才是真正的顓頊帝故里爭得不可開交。
不過愧疚只能放在心里,嘴上說的卻是另一套:“這事兒吧本來就是傳說,而且在我看來顓頊并非只是一個人,而是一個部落,在上古時代,我們能夠發現很多部落都會選擇在大河邊緣,背山面野的地方作為繁衍之地。”
“比如大禹故里的北川,杜宇故里的郫都,包括這里,都有這個特征。”
“我估計這和當時社會還處于漁獵與農耕相結合的生存方式有關,打魚需要河流,狩獵需要山林,農耕需要平野,所以這些部落很自然地就做出了這樣的選擇。”
“冕寧地處平野,而滎經地處高山,搞不好顓頊部落就是在兩處地方來回遷徙,就好像蛋蛋外公養馬,分了冬場和夏場一樣,所以這是公有公的理,婆有婆的理。”
“你現在開始端水了。”黃瑞山說道:“赤日爺爺可是跟我說了,考證什么顓頊故里,是你給冕寧縣施書記出的主意,還幫他找到了關系,說蜀大孔教授也是冕寧人。”
“結果施書記一找關系,發現孔教授和自己是師兄弟,于是將老校長給搬了出來。”
“冕寧中學的老校長當年對孔教授可是恩同再造,孔教授是住在老校長家里把中學讀完的,那真跟老父親一般,所以這篇考證文章,孔教授是捏著鼻子也得寫啊。”
“孔教授還是傳統學者,說不出來假話。”周至就不由得搖頭:“他那文章里留了個扣,就是剛剛我說的顓頊是部落概念,所以高陽部落可能是分布在安寧河谷與小相嶺邊緣地帶的一個較為大型的聚居地。”
“滎經一看哎喲小相嶺呢,這說的不是我們這里嗎?于是他們也把牌子給立了起來,這個高陽故里的名頭,爭定了!”
“爭這個干嗎呢?”麥小苗有些沒有明白。
“因為名人效應吧。”周至笑道:“這也是一種亞文化了,甚至都不需要是故里,只要是名人居住過,做過官,甚至經過,只要留下過記錄和文字,那處地方往往都會拿出來說道。”
“前提是這些人名聲得夠好才行。”黃瑞山補充道:“像秦檜那種,鄉人只會感到恥辱。”
“哦,這么一說我還想起來了,滎經還有一個大名人,不過名聲也一般就是了。”
“誰呀?”李一佳問道。
“《水滸傳》里王婆對西門慶說男人要得到女人的歡心,需得具備‘潘驢鄧小閑’五大屬性,其中的‘鄧’,就和這里有關。”
“富比鄧通?鄧通是這里的人?”這個人物中文系的人還是相當熟悉的,不過黃瑞山一直以為鄧通是陜州那邊的人,想不到竟然和這里有關。
“不是,鄧通是嘉州人。”周至說道:“不過漢文帝賞賜給他的銅山,就在這里。”
“哇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