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酒泉,太原,西昌。”閆霄搶答。
“對的,目前我國就是三大衛星發射中心。”周至點頭:“其實還有一個,雖然現在隸屬于西昌發射中心的發射場。你們猜這個發射場在哪里?”
“在xz?”楊宏輝說道:“青藏高原那么高,從高處發射,會不會節約一點能源?”
“怎么可能?”閆霄笑道:“衛星軌道起碼在幾百公里的高度,海拔四五千差不了多大的距離。”
“我猜應該往蜀都那邊靠,技術強,交通便利,誒,綿陽那邊電子基地很多,是不是造衛星更容易?要是這樣的話,我選綿陽。”
接下來大家都紛紛瞎說,有說昆明的,有說攀枝花的,剛剛閆霄說的綿陽就是最遠的了。
周至最后笑著揭開了謎底:“你們都說錯了,衛星發射基地最理想的地方,其實是在赤道附近。剛剛老楊節約能源的思路其實是對的,因為地球是球體,赤道是地球自轉線速度以及慣性帶來的離心力最大的地方,因此在赤道附近發射,能夠節約大量的燃料消耗,相應的同型號的火箭,七運載能力可以增加百分之十左右。”
“長二捆的運力為四噸,百分之十就是四千噸,按一公斤運力一萬元計算,將火箭從西昌換到文昌發射,就換一個地方,就可以節省四千萬。”
“當然了,運費也是一個需要考慮的因素,但是海南島濱海發射場的優勢恰恰在這里,利用海運,可以解決陸地上巨型火箭,大質量極軌衛星的運輸和發射問題,另外考慮到周圍環境,火箭殘骸墜落的安全性也大大增加,所以是個很好的發射場地。”
“那以前為什么不建在那里呢?”楊宏輝脫口而出,不過一說完就明白了:“更多是要保密吧?”
“差不多吧,其實每個發射中心,他們的承擔的業務是不一樣的,比如酒泉,酒泉發射中心,最早的目的其實是作為一個綜合性的導彈實驗靶場,因此酒泉發射場的主要任務,就是發射各種中低軌道的試驗衛星、同時試驗各種型號的火箭的初段試驗。”
“而太原發射中心因為緯度較高,所以它主要發射太陽同步軌道衛星、中低軌道航天器以及火箭的全程試驗。”
“這里由于低緯度的地理優勢,因此主要負責地球同步軌道通信衛星、廣播衛星和氣象衛星的發射。將來的導航衛星,也要從這里發射。”
“這里用的火箭也比較大型,我們這次租用的火箭,是最新的長三乙型火箭,航天科技集團公司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研制的三級液體捆綁火箭,運力在全球都名列前茅,高達五噸。”
“這款火箭可以用于發射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重型衛星、以及一箭多星的輕型衛星。將來還要承擔大質量極軌衛星、大噸位空間站和深空探測航天器等真正的‘重器’的發射任務。”
其實在周至來前的歷史上,長三乙是在長二捆以后立即著手設計和實施的,但由于當時的生產管理水平沒有達到完善的程度,因為一個小小的電子元件失效,導致承載708國際通訊衛星發射任務的長三乙火箭在點火起飛后約兩秒出現飛行姿態異常,火箭低頭造成偏離發射方向向右傾斜,最終在約二十二秒后,火箭頭部著地,在距離發射架僅一千兩百米的地方發生劇烈爆炸,星箭全部損失不說,還毀傷住房八十多間,六死五十七傷。
那次事故直接導致中國航天對外發射服務徹底陷入低谷,航天部門徹底進行質量大整頓,最終建立了完善的流程品控管理體系,最終讓航天科技再次攀上了一個新的高度。
不過在這一世,因為軍工提前引入了四葉草集團的流程體系,品控體系和質檢體系,還配合智慧終端的推出,實現了計算機智能程控,讓航天科技質量管理體系跳過了上一世的那段彎路,實現跨越式發展,直接進入了爆發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