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殿內。
八十六人,趴在地上,抹著額頭的冷汗,各自在自己的那一沓認罪書上簽了字畫了押。
太監們收起認罪書,禁軍這才撤下了架在宗親和大臣們脖子上的刀。
太監們發誓,不光是他們,就是他們的前輩們也一定沒見過這樣的場面,壯觀程度堪比逼宮謀反。
陛下是什么時候擬好認罪書的呢給每個人的都不一樣,但是上面一樁樁一件件,事無巨細,有一些還清清楚楚的寫明了拿著贓款去逛了幾次青樓
太監們沒見識過這樣的場面,但是靖康帝之前確確實實干過類似的事,當年他就是這樣押著東夷國君簽下了降書的。
宗親和大臣們也全都被靖康帝的龍雷給劈懵了。
認下了罪狀的八十多人,都覺得不真實。嚴刑逼供這樣的手段,他們誰都可能會用,但他們從來沒想過一國之君會用,尤其靖康帝這樣一直隱忍又耿直到幾乎一根筋的一國之君,如今眾目睽睽之下竟毫不遮掩自己的雷霆手段。他們歡歡喜喜的進宮,原本是等著跟太后一起逼陛下退位讓賢的,可是陛下怎么就跟皇后一樣不要臉了臉皮說撕就撕,令人措手不及。
正打算活絡活絡關系干點事業的人,全都收了心思,夾起了尾巴,縮進角落,耷拉著腦袋裝鵪鶉。
靖康帝扶植起來的一些大臣雖然覺得痛快,但卻隱隱有些擔憂,因為他們知道,這幾年被太后攪合的,陛下根基還不是很穩。可如今這種情況,能勸住陛下的只有司家的老太傅,但老太傅已經故去,司危此時又不知身在何處
若說陛下是暴君,可陛下是拿出了證據的,若說陛下是仁君,可貌似沒有哪個仁君是這么處置宗親大臣的,還是一下處置了一大片。言官們心里是不贊同陛下這般做的,但亦是不敢多說一句,大氣也不敢出。
靖康帝拍了拍龍案上的一沓地契,心平氣和的道“朕沒冤枉你們吧”
“沒有。”眾人異口同聲。
“這些礦脈和山莊,都是你們自愿上交的,朕沒逼你們吧”
“沒有”眾人忍住眼淚,內心卻在滴血。
皇后等人就是在這震耳欲聾的回答聲中走進太和殿的。
別說其余人,就連皇后都以為走錯了地方。
不過,別人迷茫震驚是因為她們見到了殿內的人都還活著,皇后恍惚是因為覺得龍椅上坐著的不是陛下,而是山大王太后則是瞬間明白自己中了計。
有了昨晚的教訓,皇后站在門口沒動,她身后的人自然也不敢動。望著自家老爺安然無恙,沒收到太后的指示,她們便不會上去添亂。
“太后來的正好,這些亂臣賊子,他們自己犯罪也就罷了,還說是太后威逼利誘,太后,速速跟他們當面對質,不能讓他們污蔑了皇室之人,折損了皇家的威嚴。”看見人來了,靖康帝突然一拍龍案,說的義正詞嚴,可眼里的興奮壓都壓不住。
說完,他還對著上官尋使了個眼色,“快把認罪書拿給太后,讓太后好好看看,哪里要是不對,好當場修改,否則等昭告天下就來不及了,到時候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朕就是再不忍心都得把太后交出去,給天下人一個交代。”
“是”上官尋拿著認罪書,恭敬的遞到太后面前,還替靖康帝補了一句,“陛下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跟他們推心置腹了很久,雖然得到這些證據的過程比較曲折,但這些證據卻是沒有一絲摻假的。”
這對君臣如此配合,只要不是傻子就都能聽明白,他們的意思是說太后確實參與其中。
太后若是認了罪,靖康帝當場就能讓人賜一條白綾,讓太后去陪先皇。
太后要是敢修改證據推卸責任,那就是做賊心虛,而且敢做不敢當,那么太后的威信也會瞬間化成泡影,以后誰還敢繼續追隨她
靖康帝還嫌不夠,又瞪向他的愛卿們,“還有你們,尤其裴建,不是說太后給你們下蠱嗎太后來了,你們當面問問,到底中沒中蠱毒。”
攪渾了敵方的水,靖康帝便端起茶杯,淡淡品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