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覺得以曹昂的手段。
有更大的可能是在騙人。
不僅把自己騙進去了,甚至呂布可能也被他騙得團團轉。
反正他們又沒辦法驗證,那還不是任憑曹昂一張嘴胡咧咧,說什么就是什么。
就曹昂那黑的要死的性子。
多半是想要取信于自己,然后繼續在聯軍與自己這邊左右逢源,兩邊都得好處,兩邊都不辦事兒。
董卓覺得這個可能性是最大的。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可能。
那就是曹昂連同呂布聯手騙自己。
就像前些天李儒對自己說的,呂布和曹昂二人以兄弟相稱,他們倆聯手取信于自己,然后謀取好處。
這也并非不可能。
不管是哪種可能性。
董卓覺得自己都不會輕易上當受騙了,他早就已經不是當初那個,剛從西涼回到洛陽的董卓了。
再也不會因為曹昂三言兩語。
就被蒙騙的團團轉,各種聽他指揮,給他好處了。
哼
想忽悠我,沒那么容易
在心里默默的給自己上了一道枷鎖之后,董卓拆開了密封的竹筒。
從中抽出了曹昂給他的密信。
足有好幾大張。
“明公親啟,袁紹舉兵之時,天下云集響應,關東之地各郡縣之間,皆是起兵呼應袁紹。”
“我麾下不過兩千兵卒,于此滔滔大勢之前,真如螻蟻一般,膽敢反對袁紹,頃刻之間便會化為齏粉。”
“且公拜韓馥為冀州牧,此人卻是倒戈相向,與袁紹沆瀣一氣,二人合力之下,我之虎賁營進退兩難。”
“迫不得已,為圖自保,只能假意加入聯軍,望公諒解。”
光是這封信開頭的幾句話,就令董卓不由的陷入沉思之中。
他雖然心里認為曹昂是在耍手段。
但也不得不承認,這幾句話說的的確是事實,并非妄言。
設身處地的想。
倘若是自己率領兩千人,處在那樣的環境下,恐怕不會比曹昂做的更好。
前有袁紹,后有韓馥。
除了投靠討董聯軍之外,似乎沒有別的選項了。
尤其是曹昂在信上提到的,自己任命韓馥為冀州牧,董卓一想到這件事就覺得有些尷尬。
此次討董聯軍的各路人馬。
有一大半就是出自于他的任命。
要論誰才是真正的背叛者,恐怕董卓本人當居首位。
就這么幾句話。
董卓心里的怒氣已經消了一大半。
對曹昂先天性的懷疑也削減不少。
這小子會不會是真的假意投靠聯軍,實際上是在給我做內應
董卓晃了晃腦袋。
努力的把這個念頭給拋了出去。
壓下心思,繼續閱覽密信。
“昂知董公恐難全信于我,畢竟口說無憑,未親眼所見之下,誰也不知事情真假,我唯有幾份例證。”
“其一,袁紹與袁術兄弟二人爭奪盟主之位,乃是我從中挑撥,使得二人對彼此皆有怨氣,聯軍內部各路人馬被迫分成兩派,聯盟已有裂痕”
光是這第一段話。
就讓董卓不由的眼前一亮。
如果這件事情真的是這小子做的,那他可以說是居功至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