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惠很“固執”的認定淮南戰場大有可為,是以武勛立身嶄露頭角的不二選。
畢竟有孫權嘛
不過夏侯威的苦口婆心,并非沒有可取之處。
相反,他讓夏侯惠有一種柳暗花明之感。
更讓夏侯惠心中那股對可左右朝政權柄的權欲蓬勃生長。
盡管他早就知道,魏國自武帝曹操伊始,對待黎庶與士卒便有著暴戾之名,但從他人口中聽聞與親眼目睹的感觸是截然不同的。
是啊,他很想改變世兵制,讓那些士家有做人的權力。
只是現在的他沒有實力改變。
所以他也開始對權力無比渴望了起來。
這不是他有悲天憫人的胸襟,而是源于他的雄心壯志如果他能改善世兵制,那么,他將會迎來所有士家的擁護,擁有無數甘愿為他死不旋踵的將士
這股力量,可不是零零散散收養小兒能比擬的
想為曹魏續命、避免神州陸沉,規勸天子曹叡是途徑之一,扼殺高平陵事變也是其一,蕩除諸如世兵制這種不得人心的弊病也是其一。
當然了,想改善世兵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也是不能如實告知夏侯威的。
是故,他很恭謙的聽著四兄耳提面命,表現十分受用的姿態后,便圖窮匕見,提出了此番拜訪兄長的另一個目的問夏侯威可否允許,讓他的扈從孫叔從士家中挑選一些資質不錯的小兒,帶回去當作部曲來養。
對此,夏侯威略作思慮便允了。
自家六弟都從武職了嘛,哪能不需要培養親兵部曲呢
且他掌控著大半個濟陰郡的士家軍屯、黎庶民屯呢,橫豎不過是隨手將一些士家小兒的錄籍標為早夭罷了。
才多大點事。
再者士家的小兒能被夏侯惠收養,那也是一種讓他們改變命運的善舉不是
自然,在應允了之后,他還順勢嘮叨了幾句。
聲稱收養士家小兒當作親兵部曲,這種事情是長遠之計。
而夏侯惠的當前之計,乃是到了淮南壽春后,莫要以門第身份自矜,應以平和的心態與軍中莽夫相交。如此,萬一在戰場上面臨危機的時候,才能有將士秉著袍澤之義與他并肩決死而戰。
對于這點,夏侯惠十分真摯的作謝。
也啟發了他另一個思路。
駐扎在淮南戰線的常備精銳將士,應是不乏出身低微、年紀尚少但才學頗優之人吧
若是我在他籍籍無名、懷才不遇之際,坦誠相待、傾心相交,應能收獲他的善意,日后也能將他引為助力吧
而且,他與杜恕交情還可以啊
若是發現一些受限于門楣而無法晉升的刀筆小吏,也可以將之推給杜恕進入天子恩科啊
帶著這樣的心思,夏侯惠對今歲恐難從賊吳尋立功績的實況一點都不沮喪。而他趕到淮南壽春入職后,還真就發現了這樣的人。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