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夏侯惠得李長史轉告后,不敢怠慢,連忙快馬加鞭趕來。
待來到許昌宮之際,已然風塵仆仆、倦色深深。
與外圍的禁衛報了姓名求見,出來迎入他的人乃是幼弟夏侯和。
兄弟數月未見,自是相顧欣喜,只不過職責在身且周邊甲士太多,夏侯和并沒有言私,將夏侯惠引入天子所在的殿堂之前,只來得及低聲提醒了一聲,“近數月陛下心情皆不佳,六兄面君莫作忤逆之言。”
對此,夏侯惠默默點了點頭。
他是知道緣由的。
夏四月太傅鐘繇薨,六月太皇太后卞夫人崩,如今又有曹真伐蜀失利,天子的心情能好才怪了
未幾,侍宦通傳可入殿堂。
夏侯和整理了下衣冠,入殿后垂首小趨步向前,行禮參拜。
而夏侯惠則是甫一進入殿內,便直接大禮參拜,朗聲自報曰“牙門將惠,拜見陛下。”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他已然不是天子近臣了
區區一個戍邊的牙門將,若不是天子有召,他連覲見天子的資格都沒有。
哪怕有幸被召見,也要依著班列尊卑禮序隔著很遠參拜天子。
雖說,他即使與夏侯和一樣小趨步到天子近前了再參拜,以曹叡對他的器異也不會見怪或者問罪什么的。
但他不想落人口實而被有司彈劾,平添煩惱。
這一幕落在天子曹叡眼中,一時感觸良多。
一心為公、不畏強權敢為社稷諫言的臣子,竟然連面君的資格都沒有了。
魏國何時有了這種遠賢臣親奸佞的跡象
難道,一直勵精圖治的自己,已然有了昏君跡象而不自知
帶著這種想法,曹叡默然起身,揮手屏退了夏侯和以及諸多侍宦,緩步走到夏侯惠跟前,“稚權起身,隨朕走走。”
“唯。”
夏侯惠應聲起身,亦步亦趨隨在后。
出了氈殿,天子曹叡漫無目的的走走停停,時不時還左右顧盼一番,似是想尋個高處臨風舒暢心情。
只是許昌地勢平坦,只有城西遠處依著山脈,城南連個矮丘都難尋。
“稚權可是知曉了嗎”
罷了登高心念的天子曹叡,徐徐做聲,“大司馬伐蜀失利,朕已詔令罷兵了。唉,稚權先前上疏所言才是對的。”
“回稟陛下,惠已得悉。”
夏侯惠輕聲而應,旋即又加了句,“陛下,其實惠并不希望自身上疏是對的。”
此話也讓曹叡腳步微微頓了下,陡然覺得入目的暮秋景色尤其蕭瑟。便淡了繼續走走看看的心思,隨意走到一兀凸而起的石頭坐下,招手示意夏侯惠席地而坐,將郭淮與費曜被蜀軍大敗的戰況說了,才輕聲發問。
“事已至此,稚權先前疲蜀之謀猶可實施否”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