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十月,從遼東返回江東的吳國船隊在接近成山頭時,被風浪吹向岸邊紛紛觸礁、擱淺。
不管之前有沒有計劃在成山頭靠岸,吳兵都不得不棄舟登陸。
也讓田豫上任沒多久便迎來了一場大捷。
不僅將吳國使團的主使周賀給臨陣斬殺了,還虜獲所有上岸的吳兵,且不管是江東購置的戰馬還是公孫淵給予的回禮都收入囊中。
捷報上表,天子曹叡得聞后自是大喜過望。
魏吳相爭那么多年,能擊殺江東水師兵卒的戰績還真不多。
在讓廟堂對田豫錄功封賞之余,也順勢想起了最初籌畫此事的夏侯惠,便想著與他當面細細詳談一番關于日后滅公孫氏的謀劃。
其實也沒有什么好拾遺補缺的。
夏侯惠也不曾臨幽州,對北疆之事一點都不了解,在全局謀劃上或可侃侃而談,但在實操細則方面是兩眼一摸黑。
不過,這也難不到夏侯惠。
在戰事部署上他無法給出建議,但是在玩弄一些上不了臺面的小伎倆上,他可謂“集大成者”啊
故而,他建議天子曹叡可以試著給予遼東另一個恩寵。
乃是以遼東地處偏僻、吏民難沐國恩為由,讓公孫淵可自主挑選世家子弟遣來幽冀二州或者洛陽游學。
相當于給予了公孫淵刺探幽州情況以及洛陽廟堂動向的機會。
以此來展示魏國并沒有攻伐遼東之心。
然而,若是往深里探究,便可以發現夏侯惠諫言的陰險用意了。
遼東是沒有實力進攻幽州的
所以公孫淵即使試探到了魏國在幽州的防務部署,也無法得到實際性的好處。
但那些被遣來游學的世家子弟,在目睹魏國京師洛陽的繁華奢靡后、在看到冀州的富足之后,還有幾個人甘愿留在苦寒之地呢
井底之蛙在見識過萬千繁華后,便不會再愿意回到繼續坐井觀天的生活了。
這些見識過魏國強大的世家子弟歸去遼東后,也必然會影響他們的家族,而待日后魏國進攻遼東之時,這些家族也不會決絕吊死在公孫氏這顆歪脖子樹上對魏國誓死抵御。說不定,還會出現“簞食壺漿迎王師”者呢
以彰顯國力的做法來瓦解遼東世家的斗志,勉強算是“不戰而屈人之兵”罷。
“稚權之策可謂陰狠矣。”
那時聽罷的天子曹叡乃是如此戲言了句。
但私底下卻是記住了,打算待日后尋個合適的時機推行。
至于這個合適的時機是何時,必然是再次挫敗賊吳大舉來犯、讓公孫淵覺得江東無力北圖中原的時候。
此后,他便又以“軍務當急”為由,將夏侯惠遣回了淮南。
如同前番被召來許昌宮一般,往返千里皆來去匆匆。
但夏侯惠沒有什么腹誹的。
相反,他心中頗為欣喜。
因為天子曹叡如此行為足以證明了他對新軍的重視程度,也意味著偷襲皖城戰事若順遂,他亦會在錄功時不吝嗇官職與賞賜。
而夏侯惠就是當仁不讓的首功
畢竟,讓近千戶灊山遺民出山被官府落籍編戶是他的功勞,從灊山蠻甘愿為魏軍引路偷襲皖城也是他促成的,再加上親自率軍臨陣哪怕是他本部兵馬在戰事中的斬首與斬獲皆很一般,但滿寵上表廟堂的時候,也必然會將首功記在他身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