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惠在書信中,還加了一句“姻親諸事弟皆如意,唯恨成親當日不得拜謝大兄也”。
那時夏侯衡看罷,心中惆悵不已。
代父管教諸弟多年的他,也很想親自操持夏侯惠的親事。
因為只有那樣他才是盡了家主與長兄的責任,也能在心中告慰父母的在天之靈了。
所以,他也覺得家中是委屈了夏侯惠的。
宗族,生相親愛、死相哀痛。
但如今這種最基本的宗族親情友愛,夏侯惠都被剝奪了。
若不,就盡遂了他所請之事,權當是家中給與補償了
拿起蒲萄釀有一口沒一口慢飲的夏侯衡,感受著口腹中略苦似酸還甘的味道,心中也在悄然自問著。
歸來洛陽后的夏侯惠,求他幫襯兩件事。
一者,是挑選部曲扈從。
吸取了泰山郡扈從棄他而去的教訓后,夏侯惠便想著從先父夏侯淵的舊部后人中招募部曲扈從,以此來保障忠心無二。
自然,此事得由夏侯衡首肯且親自出面操持才行。
因為夏侯衡才是家主。
不管是夏侯淵的爵位還是對舊部的恩情,都是他繼承的。
尤其是如今夏侯惠已然被逐出家門了,依著世風的約定成俗,在夏侯淵舊部的眼里,他已經不配享受先父遺澤了。
原本,這種事情夏侯衡是愿意幫襯的。
之所以猶豫,是因為夏侯惠還提了個請求。
聲稱如果可能的話,部曲扈從盡可能尋些年輕的,勇力高不高在其次,重要是有才干武略,日后能獨自督兵臨陣的那種。
那時夏侯衡看罷,心中陡然一凜。
這種要求哪是招募扈從
自家六弟分明是想培養日后可安插在軍中任職的心腹啊
才剛剛被授予中堅將軍呢,距離被委以督鎮一方的都督之職十萬八千里呢,就開始綢繆著培養軍中嫡系了
而夏侯惠所請的第二件事,則是讓夏侯衡真真切切感受到了他的野心。
他竟想讓夏侯衡在洛陽幫襯培養一些耳目。
理由是說他如今不被公卿百官所喜,且又因為屯田積弊之事上得罪了太多人,所以要時刻注意京畿之地的消息、保持靈通,好在被其他人攻訐詆毀他的時候,也好有個緩沖的時間來思考應對之策。
當然了,如此荒謬的理由夏侯衡看罷就忘了。
他還沒死呢
京師之內若是有人詆毀或攻訐夏侯惠,他能不知道
要什么樣的耳目,才能比他以及任職天子近臣的夏侯和更消息靈通
所以,他也能猜測到夏侯惠的本意,又或者說夏侯惠根本不打算瞞過他無非,夏侯惠是想建立自己私人的情報系統罷了。
但他想不通的是,為什么夏侯惠突然就想做這種犯忌諱的事情呢
明明天子曹叡對他寵信有加啊
就算是當了孤臣,但有天子的庇護又兼譙沛元勛之后的身份,難道還不足以讓他足夠的安全感嗎
再者,他都被授予中堅將軍了啊
身為中軍的將率不是應該如履薄冰,避開一些容易被天子猜忌的事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