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朝的屯耕,主要由軍屯衛所完成,大明腹地的衛所早就敗壞的一干二凈,只有邊方還有部分的軍屯衛所進行屯耕。
“莫敢不從。”三位將領行軍禮領薯苗。
朱翊鈞讓俞大猷留下,走進了代替廣寒殿的寶岐殿,打量著面前這位七十歲的老人,俞大猷已經進入古來稀之年,出生在明孝宗弘治十六年的俞大猷,今年已經七十歲了。
他滿頭白發寫滿了大明這七十年的風風雨雨,滿臉溝壑臉上的滄桑是大明的起起伏伏。
為了表示自己還能打仗,隆慶六年,俞大猷給譚綸寫信說自己的寶刀未老,六十九歲了還能讓女子懷孕。
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廉頗說自己還能吃五碗飯
而俞大猷,俞龍,大明帥才,為了表示自己還能打,說這種六十九歲讓女子懷孕的話,依舊不能獲得領兵的機會。
現在俞龍來到了大明皇帝的面前,表面上,是讓他領薯苗前往松江府屯耕,但俞大猷嗅到了不同尋常的味道。
這次的還田,絕不是那么輕松而簡單。
“俞帥,海瑞提舉俞帥入朝,朕本欲留俞帥與左右討教兵法,怎奈何國家飄零多變,松江府開海,事關國之大利害也,故此大受俞帥前往松江府,再建大明水師。”朱翊鈞說完示意馮保拿來了一把天子劍,朱翊鈞將天子劍遞給了俞大猷說道“可斬不臣。”
松江府的事兒,只有俞大猷這條強龍才能管,才能做那塊無論多大風浪,都不讓松江府市舶司這條巨擘沉默的壓艙石。
強龍才能硬壓地頭蛇。
松江府市舶司,就是俞大猷前往松江府的最大任務。
戚繼光領京營,朱翊鈞能用的之后俞大猷前往松江府以強壓人,徐階還田的事兒,絕對不會那么輕松。
朱翊鈞將海瑞的奏疏拿了出來,和俞大猷詳細的講解了一番關于松江府開海事的規劃,徐階不是重點,重點是開海。
“廉頗老矣尚能飯矣,陛下天恩,臣赴湯蹈火以嘗圣恩。”俞大猷接過了天子劍握在手里,俯首說道“臣有三請,還請陛下應許。”
俞大猷要是唱高調,那朱翊鈞怕是要失望,俞大猷提條件,那證明俞大猷對自己回京之事早有揣測,做了規劃。
大帥就是大帥,跟明白人說話就是這么輕松。
“愛卿暢所欲言。”朱翊鈞笑著說道。
“臣請三千南兵隨臣南下松江府。”俞大猷提出了第一個條件,沒有庶弁將基層軍官,俞大猷就是強龍也過不了江,壓不了地頭蛇。
和戚繼光的觀點非常一致,軍隊的組織度,就是戰斗力的基本保證。
“準。”朱翊鈞點頭說道“戚帥那邊會調撥三千南兵給俞帥。”
“臣第二請,請調廣州都指揮僉事陳璘為臣佐貳,隨臣前往松江府,陳璘有謀略,善將兵。”俞大猷專門提到了一個人,廣州都指揮僉事正三品武官陳璘。
“這可是兩廣總督殷正茂掌心肉,俞帥這就要走了,怕是殷總督要氣個半死,這是元輔先生的人,朕會跟元輔先生商議。”朱翊鈞笑著說道。
殷正茂,兩廣總督,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和張居正同榜出身,以南京兵部尚書兼任兩廣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