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戚繼光和李如松也不吭聲,他們只是個武將罷了。
朱翊鈞讓馮保過來,給戚繼光和李如松量身,準備給他們二人,打造了一副鋼制的板甲。
戚繼光看小皇帝真的打算制作,低聲提醒道“陛下,這東西禮儀的時候,還能用用,不了戰場。”
“咱們大明有一種床弩,名叫三弓沐弩,大抵桌案大小,箭矢為一槍三劍箭,就是用的槍矛做箭矢,七十人張發的床弩,穿這么一身戰場就是靶子,敵人一看,就知這是大將。”
“宋遼澶州之戰中,遼朝統軍蕭撻凜,自恃勇武,鮮衣怒馬,率數十輕騎在澶州城下巡視,宋軍威虎軍頭張绬、周文質,以床弩擊中蕭撻凜。”
七十人張發的三弓沐弩,是一種守城利器,專門狙殺鮮衣怒馬前線將領,現在還有炮,這東西了戰場,意義何在呢
“若是我大明精騎,也不需多,三千人重騎,人人披如此重甲,必然所向披靡。”朱翊鈞想了想說道,不適合大規模列裝,就走精銳路線。
戚繼光暗自吞了吞喉頭,三千板甲騎兵,陛下還真敢想
戚帥嘆了口氣說道“三千大司徒怕是要立刻致仕離朝了,八百大抵已經是極限了。”
“先造著玩,萬一咱們哪天闊了呢”朱翊鈞聞言,吐了口氣,人窮志短,窮是大明的缺點,不是板甲的缺點。
“陛下,能造出如此甲胄之國,已經不是一般的蠻夷了,理當慎重再慎重,這紅毛番究竟何意,仍需慎重。”戚繼光從軍事的專業角度,談到了這個大佛郎機人和大明周圍的蠻夷完全不同。
甲胄或者說軍械的打造,在某種程度,能夠反映出他的國力。
小佛郎機人的火器等物,和大明而言并沒有什么差別,這已經非常可怕了,大明可是已知世界的龐然大物,而小弗朗機人的軍事、政治、文化、經濟等似乎和大明沒有太多的差距。
而短短不到五十年的時間,大佛郎機人再次走入大明的視線之中,無論是他們的商船、火器、甲胄,都有了獨到之處,甚至可以說有了領先的地方,這就需要警惕了。
天恒變,地恒變,人恒變,大明不可能一直維持自己的軍備優勢、商品優勢、文化優勢,比如在船這一商品,大明已經完全失去了商品優勢。
這對自詡是天朝國,或者說對有著華夷之辨的大明而言,是一件很難接受,但不得不接受的現實。
一邊罵著對方是蠻夷,一邊還要買對方的東西,這種又當又立的心態,于國不利。
軍備優勢、商品優勢和文化優勢失去之后,就會失去政治優勢,最后的結果就是,大明從高不可攀的天朝國向下滑落。
到那一天,大明,或者說中原,將會在地獄之中沉淪。
“人各有所長,人如此,國亦如此,戚帥所慮我也明白,一條船能裝四百萬兩銀子,漂洋過海來到大明,朕從來沒有小覷他們。”朱翊鈞笑著說道“弱小和落后,是傲慢的結果。”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取長補短去蕪存菁,才是矛盾說的根本。”
戚繼光發現自己擔心完全多余了,小皇帝也不知道是不務正業學習不好,沒學到華夷之辨,還是對外來事物比較容易接受,亦或者是有一顆赤子之心、純白至質,小皇帝對于大明在某個領域有落后,似乎并不是很意外,坦然接受了這種現狀,并且沒有惱羞成怒,選擇以傲慢去應對遠方來使。
“陛下圣明。”戚繼光和李如松如是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