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朕今日看了一篇,名叫轉運漢巧遇洞庭紅。”朱翊鈞坐直了身子,說起了自己的不務正業。
通常意義,都不是什么好事,張居正作為帝師,理應嚴格督促小皇帝,責難于君、陳善閉邪。
但是張居正才不會小皇帝這個當兒,大家都是千年的老狐貍了,這種套兒,誰會鉆
他俯首說道“陛下所看臣未曾聽聞,寫的是什么”
踐履之實,要先看看這講的是什么,而后再行判斷,是否要責難于君、陳善閉邪。
朱翊鈞笑著說道“說是成化年間,有一人,名叫文實,字若虛,文若虛初從文不成,棄儒從商,做什么賠什么,聽人說這海貿利厚,就買了一筐太湖特產,洞庭紅桔子,這一下子就轉運了”
“這文若虛這一筐橘子到吉零國賣了一千兩銀子,撿了個大烏龜殼兒,大烏龜殼兒里有十幾顆夜明珠,被波斯商人以五萬兩銀子買走了。”
“所以這名字叫做轉運漢巧遇洞庭紅,正所謂運退黃金失色,時來頑鐵生輝。莫與癡人說夢,思量海外尋龜。”
“頗為有趣。”
朱翊鈞簡述了自己看到的故事梗概之后總結性的說道“這故事既反映了彼時出海經商者的生活軌跡,也道出了彼時人們出海經商的熱切心聲。”
“大明厚積,背負沉重積淀的土地,海商品經濟這顆嫩芽,太過脆弱了,只要稍微風吹草動,就會掐滅了海貿易的發展勢頭。”
“宣德九年,鄭和遠洋風帆落下之日,即是大明海貿事,進入沉睡狀態之時。”
“原本獨領世界的造船技術,船尾舵、水密艙、多桅帆停滯不前,成為了歷史長河里的一顆頑石,偶爾會從水底冒出,提醒著朕和大明,我們過去海權之輝煌。”
“打造長四十四丈、寬十八丈寶船的奧秘,也因之時間的無情,再難無法解密,而那指引方向的羅盤,也退化到了看風水、選擇宅地和墓地,招搖撞騙,著實令朕唏噓。”
“大明的讀書人,似乎都鉆進皓首窮經的死胡同,再沒了之前的大氣磅礴,所有的學問,也蛻變為空疏的玄而又玄的良知,世界在變,大小佛郎機人在劈風斬浪,而大明則是暮氣沉沉,困頓于一偶,銷蝕了穿透混沌現實、指向萬世不移的鋒芒和銳氣。”
“先生,朕有些不甘心呢。”
“先生甘心嗎甘心大明就這樣嗎”
“不甘心。”張居正深吸了口氣說道“臣,不甘心。臣今不難破家沉族,以殉公家之事,而一時士大夫乃不為之分謗任怨,以圖共濟,亦將奈之何哉計獨有力竭而死足矣”
張居正怎么可能甘心,他要是甘心,就不會在嘉靖三十二年掛印而去,三年后又回到這爛糟糟的朝堂之了。
“先生,什么是變法呢”朱翊鈞發出了自己的疑惑。
張居正思忖再三說道“變法,變的就是破舊立新,革故鼎新。舊故為盾,新為利矛,如何破舊故宿弊,是其中的關鍵所在。”
“給變法下一個嚴謹、周延的定義,是非常困難的,更不是踐履之實。”
“凡是針對舊體弊端或危機局面,提出行之有效而能付諸于行動的方法,并且付諸實施,都可稱之為變法,無論其結果是好是壞,是成是敗。”
朱翊鈞確信的說道“先生做好了變法失敗的準備,但是朕不甘心它失敗。”
“先生說過了,變法和權力一樣,是自而下的,同樣是自下而的,絕非某個人或集體的心血來潮,就足以成功的,這是先生教朕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