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四維想要陰謀的殺死張居正,甚至還買通了宮里的庖廚,看看小皇帝一天吃幾碗米飯。
可是王崇古確切的知道,張居正要是這么好對付,高拱當年就出手了,還用等到現在
大家都是肉食者,那點伎倆,誰不清楚如何保護自己這種事,還用別人來教張居正張居正在走上這條路的時候,連自己的身后名都不顧及了,能不知道這條路的危險嗎
這就是一個典型的圈套。
王崇古眉頭緊蹙的問道“人活著都要一個動心起念,這是正學良知的范疇,你到底是出于什么想法,非要把張居正扳倒呢張居正礙著咱們什么事兒了嗎他只是想要大明強盛而已。”
“他不僅不礙著咱們的事兒,他還給咱們找事做,你看,小皇帝和元輔就覺得咱們在西北,搞得不好,賺的錢不夠多,這不,把羊毛官廠這一攤子交給了我們來做。”
“這就是無中生有啊,那些個羊毛,在草原上只能做毛氈,從不能在中原作為面料的羊毛,這都能發財。”
“張居正甚至沒有擋我們的財路礙事了除掉,他張居正礙事嗎”
“舅舅”張四維面色凝重的說道“因為我不想自己的命交到旁人的手中皇權是什么是生殺予奪讓你生,伱生;讓你死,你死;給你的,你必須要;不給你的,你不能拿。這就是生殺予奪”
“現在,是朝廷給了我們生意,給了我們活路他們要是不給呢他們要我們死呢”
“我們在西北為何可以肆無忌憚還不是因為朝中禮樂征伐、慶賞威罰之權不在朝廷,而在我們”
王崇古認真的琢磨了下張四維的話,這就是典型的罔顧事實的正學,致良知之害了,覺得自己想的對,就按著自己的想法一路走到底,不管不顧。
張四維讀矛盾說,就是為了反對,但王崇古在西北當大督撫,當出了不少的經驗,朝廷對于西北局面是非常謹慎的,這是因為權力的上下關系導致。
族黨是有功勞的,這是毋庸置疑的功勞,那就是俺答封貢。
自從嘉靖二十九年,庚戌之變,俺答汗入寇京畿,劫掠了京畿整整八日之后,在西北的戰爭,整整持續了十五年,這十五年的時間,西北戰事就像是一個巨大的傷口一樣,不停的對大明放血,結合管子輕重篇,主次要矛盾分析。
當時大明的主要矛盾是大明和北虜之間的矛盾,大明打不贏,所以才有了晉黨,有了族黨。
俺答初受順義王封立下規矩條約的的確確是名曰封貢,實為歲幣的屈辱,也實實在在的緩解了這一主要矛盾,大明不至于每年百萬軍餉灑在西北,連個水花都看不到。
一個巨大的傷口,變成了族黨這一個小的傷口,這是屈辱也是功勞。
勾踐當年兵敗,被吳王夫差攆到會稽山上,勾踐的謀士文種,跪行至吳王夫差面前,說我的大王愿意為大王的奴仆,妻子為妾,侍奉君王膝下,越國可以為吳王的藩屬。
吳王夫差發現勾踐果然很恭順,后來吳王夫差殺了伍子胥,越王勾踐開始進攻吳國,最終將吳王夫差趕到了姑蘇山上,夫差的大臣,吳國大夫公孫雄,肉袒、膝行而前,跪在勾踐的面前,請求勾踐能如會稽之赦,赦免夫差。
勾踐要流放吳王夫差,夫差羞憤,悔不該殺伍子胥,自殺身亡。
勾踐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若是議和之后,大明能臥薪嘗膽,厲兵秣馬,把這份屈辱洗刷,那議和,就不是屈辱。那王崇古就不是奸佞,而是一時權變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