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衡事兒沒辦妥,只能致仕了。
王國光略微有些感慨的說道“萬歷元年十二月,巡視廠庫工科給事中梁式等奏,查盤營建昭陵錢糧數用銀501050兩。”
張居正和王國光心里都清楚,先帝陵寢這件事還真不怪朱衡,辦事的人真的盡力了。
朱翊鈞看朱衡有些坐立不安的模樣,疑惑的問道“是朕的外祖父在中間侵吞導致的嗎”
整個帝陵的總負責人是武清伯李偉,李太后生父,現在出了問題,自然要追責。
朱衡甩了甩袖子說道“回稟陛下,武清伯的確是拿了一點銀子,臣無能,實在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五十萬兩修皇陵,這就是大明在隆慶六年的窘境,武清伯就是再貪,能貪多少出去這點銀子搞大建,確實不夠。
就以萬歷皇帝的陵寢為例,萬歷十二年開始修,一直修到了萬歷十八年,歷時六年完成,總用銀超過了八百萬銀,嘉靖老道士的陵寢,修了十一年。
五十萬兩修皇陵,帝國的寒酸。
朱翊鈞想了想問道“再修繕需要多少”
“最少也要五十萬銀。”朱衡俯首帖耳說道“陛下,臣無能,請陛下準臣致仕回鄉。”
陵寢出了這么大的事兒,總要有人負責才是。
“行吧,吏部推舉來看。”朱翊鈞知道朱衡去意已決,便準了朱衡的致仕請奏,朱衡在朝堂多少有些尷尬,他是高拱召回京師為工部尚書,結果弄成了這樣。
張居正摸出了一本奏疏說道“吏科給事中王希元上奏言事說各地巡撫巡按,考察司屬所上六部的本冊,宜仿科場糊名為例,公同看擬、定列草榜,然后發開底冊,填榜揭示,即日發奏。”
“如果能糊名只看考成法,列出草榜,再核對底冊填榜公示,哪怕是再擅長鉆營的人,也找不到間隙了。”
這封奏疏直指吏部尚書張翰,這個善鉆剌者就是張四維,說的是王崇古回京任刑部尚書是朋黨之舉。
“陛下啊,臣德不配位,懇請回宣大任督撫”王崇古一聽,差點高興的跳起來,他一甩袖子,也沒有猶豫,立刻跪下,自己回去就好了,省得張翰落埋怨不是
這刑部尚書,誰愛當誰當他要回宣府做自己的大西王
巡視廠庫工科給事中梁式等奏查盤營建昭陵錢糧數工部四司共用銀五十萬一千五十兩有奇營繕二十萬四千四百二十二兩有奇虞衡一萬三千一百四十五兩有奇都水一十一萬八千八百五十四兩有奇屯田一十六萬四千六百二十八兩有奇。隆慶皇帝陵寢工程款第一次就給了390932兩,后來又給了110119兩,總共501500兩。可以說非常寒酸了,明光宗朱常洛就那個當了一個月的皇帝,陵寢還花了150萬兩。求月票,嗷嗚
本章完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