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圖、星圖、一些天文儀器的圖紙,大量的航海札記和舊案文牘,被放到了水翼帆船之上,乘風破浪的送向了澎湖巡檢司,而后一路北上送入京師。
這一條海路已經極為熟悉,趙夢祐接收了曾光這個俘虜,同樣接收了這些舊案文牘。
趙夢祐回京之后,就扈從陛下出行了,大明皇帝罕見的離開了京師,不是去北土城,而是去了順天府宛平縣,宛平縣位于盧溝橋附近,在外城西側廣寧門外二十四里處,離得很近,但是陛下這是第一次離京這么遠。
隨行的除了緹騎,還有大明首輔張居正、次輔呂調陽、戶部尚書王國光、刑部尚書王崇古、工部尚書郭朝賓。
朱翊鈞到宛平來看大明的羊毛官廠,了解具體的產量,總歸是要親眼看一看,才能確認這個官廠的存在。
朱翊鈞的車駕穩穩當當的停在了永定河畔的官廠之前,官廠有一個巨大的牌坊,上面寫著永定毛呢廠,牌坊之下,大門前是兩隊錦衣衛和京營的銳卒。
朱翊鈞出現在輅車之上,所有人都行大禮,齊聲喊道“參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朱翊鈞看著一塵不染的牌額,略微有些失望,他還以為自己這次冒險出城,野心家們,還不沸騰起來
想辦法換一個聽話的皇帝,現成的潞王朱翊镠,就是個不錯的人選。
但王崇古顯然沒有這個打算,而是精心準備了迎檢,連牌坊都清洗的干干凈凈,他打算好好的表一下功勞。
“免禮。”朱翊鈞站定,揮了揮手,示意免禮就是。
“陛下容稟,眼下永定毛呢廠,只有一千二百多畝,陛下請這邊來。”王崇古上前一步,引導著小皇帝來到了一個三人高的榜之前,笑著說道“這是大明官廠,以三條路,分成了南北中三個部分。南部是紡線、織呢,北部為洗毛及整染,中部為水車、機修和總辦衙門。”
朱翊鈞站在了公示榜,看著一目了然的地圖,這只是初步的建設,要視西北羊毛的數量,逐漸增產,擴大規模和產能。
王崇古抖了抖袖子,俯首說道“洗毛、梳毛、紡線、織呢、修剪、染色等工,共計招募一共招募織工2600名,男工900名,女工1700余人,四千多名力役,還有用工辦料京營軍士三百人負責法例,臣有永定官廠志呈上。”
張宏拿過志書,用力的抖了抖,沒有發現夾帶之后,才呈送給了陛下。
張宏擺明了不信任王崇古,否則如此失禮的事兒,張宏不會做。
官廠志書包括了建置、廠地、草場、料額、人員、官署、法例條例、興革等等幾個章節,其中法例條文一類,就有超過六章,全都是生產過程中的重重要求。
這個法例條文還在不斷的擴展,這本書也會隨著官廠的擴大而繼續增補,每年一修。
“大司寇辦事用心了。”朱翊鈞大約翻閱了一遍,看了幾個例子,處處體現了王崇古的用心。
按道理來講,羊毛每斤只值一錢幾分,織成呢布一定很便宜,但實際上,由于原料粗而且雜,質量太差,每天要雇用400個人挑揀羊毛,而每個人每天能只能揀兩斤,在織成呢布前羊毛的成本已經很貴了。
而王崇古在西北找到了一種膨潤土,膨潤土是一種白色的土壤,可以去污,西北的人常常用來漂洗衣物,而這種土添加,再加上水力推動水磨,一下子讓人工從四百降低了五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