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聽清楚了嗎”張居正停筆,看著游七問道。
“打聽清楚了,是劉臺。”游七小心的說出了一個名字,劉臺是隆慶五年的進士,有全楚會館的腰牌,是張居正的學生。
張居正一直覺得有些怪,張四維到底憑什么這個時候鼓噪廷推聲勢,現在就是讓張四維入閣,等到東北打完了,戚繼光凱旋了,皇帝就騰出手了,小皇帝那脾氣,不把張四維誅九族,張居正跟小皇帝姓朱
問題就出在了東北戰事上,張居正就開始四處留心,張四維到底要作甚,同時打算寫信給戚繼光、李成梁,督促他們萬分小心。
東北任事的就那么多的臣子,張居正把人都查了一遍,最后剛剛履任遼東巡按的劉臺,進入了張居正的視野中,這是他的門下弟子。
“陛下一直說臣教得好,道理講的明白,伱看看這都教出些什么人來,游七啊,你家先生教徒弟這水平實在是不怎么樣。”張居正聽到了劉臺這個名字,重重的嘆了口氣。
游七趕忙說道“先生的道理是沒有錯的那劉臺是江西人,和傅應禎是同邑厚善,實有所主,先生不知其詳,實在是劉臺刻意隱瞞。”
“劉臺不是祖籍湖廣生于四川嗎怎么又是江西人,和傅應禎同邑厚善了”張居正眉頭緊皺的問道。
游七俯首說道“祖籍湖廣生于四川,三歲就到了江西,和傅應禎是同師,同鄉,同榜,傅應禎坐罪入獄后,張四維就見縫插針游說劉臺。”
張居正聽聞,將手中的書信寫完,開口說道“八百里加急,將書信送到遼東。”
第三日,人在廣寧的戚繼光,收到了京師的來信,一共三封信,第一封就是大明皇帝的書信,不是圣旨,只是一封信。
小皇帝在信里將最近的課業絮絮叨叨的說了一遍,現在少年組天下第一高手,已經能開六十斤的硬弓,十矢六中,也學會了騎馬,等到戚繼光凱旋的時候,就給戚繼光演練一番。
對于戰事,皇帝的意思很明確,不求勝。
打不贏也沒事兒,權當練兵了,保住有生力量才是根本。
現在朝廷有錢了,一萬人打不穿就練十萬人,這次打輸了,就給土蠻的察罕汗封王封貢,反正西北已經封了一個俺答汗,虱子多了不癢,開這個先河的是先帝和晉黨,孤兒寡母坐江山,多不容易啊,給察罕汗封王封貢也無所謂。
只要大明和土蠻部最后的結果,是大明打贏,就可以了。
戚繼光露出了一個笑意,土蠻多大的臉,還用十萬人一萬精兵朝廷養起來已經很是吃力了,十萬精兵,把皇宮賣了都不夠。
第二封是張居正寫給他的,戚繼光也有些奇怪,自從萬歷元年封爵之后,就斷了聯系,他們從沒有書信來往,張居正是為了避嫌,書信的內容卻讓人極為驚訝,張居正讓他提防小人,尤其是糧草軍備等事,軍中多火藥,一定要小心小人作祟。
戚繼光本就極為留心內鬼,在東南作戰的時候,他就吃了不少這種虧,要不是他太能打了,恐怕墳頭的草都三丈高了,張居正的提醒,戚繼光會更加留心。
第三封信是夫人的信,夫人在書信里,先是把戚繼光的小妾,陳氏、沈氏、楊氏挨個罵了一遍,說她們在府中浪費極多,皇帝恩賞極多,但是也不能如此浪費,這三房還內斗不止,弄的府中雞飛狗跳,沒有寧日。
戚繼光有三房妾室,不孝有三,無后為大,戚繼光夫人王氏孩子接連早夭,已經無力生育,戚繼光連納三房妾室,是為了孩子,四十歲無子可以納妾,這是大明律的明文規定。
但是戚繼光這三房妾室是瞞著王氏納的,戚繼光懼內這件事,大明誰人不知,戰無不勝戚繼光,回到家里,就得把爪子收起來,后來納妾的事兒被王氏給知道了,還鬧出了不小的風波來。
王氏還囑咐戚繼光不要再沖鋒陷陣了,這個歲數了已經不是年輕時候了,不是連刃十七賊的那個年輕戚繼光了,萬萬愛惜自己,還有府中楊氏給戚繼光添了個兒子,六斤六兩,讓戚繼光起個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