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攻大寧衛的京營和薊州軍兵,滿打滿算就三萬人,這三萬人是無法完成圍城的,所以圖們仍然可以逃戰略轉進。
大寧衛里有兩千北虜,由腦毛大率領負責殿后,圖們能夠逃跑,但是腦毛大就沒那么幸運了,他在城中一個糞坑里被擒獲,腦毛大寄希望于大明軍不會發現他,再趁著大寧衛守備松懈之時逃脫。
攻陷了大寧衛之后,戚繼光率領京營短暫修整,并不打算停下腳步,而是會在修整之后,再次揮師北上,繼續向全寧衛進攻而去,以攻代守,逼迫喀爾喀王五部從遼陽方向撤軍。
站在大寧衛舊城城墻之上,滿目瘡痍,當年輝煌一時的寧王府已經完全坍塌,被金頂大帳所取代,圖們走的匆忙,連這個大帳都沒有帶走。
大寧衛有寧王府一座,洪武二十四年四月,太祖高皇帝冊封朱權為寧王,寧王就藩,興建寧王府。
寧王府完全仿照南京皇城縮小規模建造,府第規模宏偉,雕梁畫棟。
時光荏苒,隨著大寧衛、寧王府內遷,現在僅剩下僅頭門尚存,頭門兩壁還嵌屏翰二個大字,高八尺,寬六尺,用青石刻成,沒有毀在北虜手中。
戚繼光站在寧王府門頭之前,久久駐足。
他可以理解當年文皇帝放棄大寧衛的決策,戚繼光擁有卓越的軍事天賦,他可以理解成祖文皇帝的戰略思想。
“鄭曉的皇明四夷考、嚴從簡殊域周咨錄都說,當年文皇帝棄置大寧衛的原因是酬勞兀良哈三衛,也就是朵顏三衛幫助文皇帝靖難,文皇帝以大寧衛九十城酬謝兀良哈三衛,戚帥以為呢”副總兵馬芳也站在寧王府的門頭前,感慨萬千的說道。
戚繼光嗤笑了一聲搖頭說道“一派胡言,文皇帝靖難還用兀良哈三衛幫忙”
“景泰年間,兀良哈三衛上奏景泰帝,請命入大寧衛駐牧,被景泰帝嚴厲申斥,不得入大寧衛活動,怎么就是文皇帝棄地酬謝朵顏三衛呢”
“不讀國史,隨意編排,這些個儒生,真的讓人一言難盡。”
馬芳疑惑的問道“那戚帥以為文皇帝棄地是對的嗎”
戚繼光頗為鄭重的點頭說道“嗯,大寧衛的棄置,在當時看,是極為合理的。”
“主要是昂貴,大寧衛,一年就要消耗百萬石糧餉,卻無產出,只有軍,沒有民,如何自給自足棄置實屬無奈之舉,文皇帝的思路其實很簡單,用進攻代替防守,征戰的消耗遠低于戍邊的消耗。”
“文皇帝怎么會想到,永樂之后,興文匽武愈演愈烈。”
大寧衛的棄置在戚繼光看來是極為合理的,就是貴,沒有民,只有軍,屯耕的糧食根本不夠消耗。
御邊永樂年間,根本沒有北疆之說,文皇帝五次北伐,大明軍打到哪里,哪里就是邊界。
用進攻取代防守,就是永樂年間的思維方式,就像現在戚繼光做的這樣。
進攻比防守要便宜,防守的代價是極為昂貴的,當初做出了棄置大寧衛的永樂皇帝,無論如何都沒想到,永樂之后,大明軍居然喪失了進攻的能力。令人唏噓。求月票,嗷嗚
本章完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