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啟愚和徐璠會在泰西逗留很久,體察各國的風土人情,記錄在冊,送回大明,這是他們出使的第二個任務。
萬歷四年四月初,高啟愚和徐璠再次啟航,出發前往里斯本,葡萄牙首都。
而此時,遠在天邊的大明皇帝,一如既往的御門聽政,大明九卿圓審廷議的文華殿長桌,本應該是吏部尚書的位置,空空如也。
四個月的時間一晃而過,張居正仍然沒有找到合適的吏部尚書。
“今天無論如何都要決議一個吏部尚書出來。”張居正的語氣略顯無奈,這吏部尚書的人選不是難,是非常難,張居正看著王崇古說道“我仍然提名刑部尚書平遷王崇古。”
“元輔,我雖然掛著刑部的差事,干著工部官廠的活兒,但是這吏部尚書我是決計不會做的。”王崇古立刻反對,他本人反對本人擔任吏部尚書。
從刑部到吏部,王崇古若是答應,就能掌百官銓選,看似是平調,卻是實打實的升官,權力更大。
王崇古不肯答應是自己心里有數,事權這種東西,他這個身份,不能沾染過多,哪怕是入閣,也不要掌銓選。
刑部尚書的權力不大不小,就剛剛好,王崇古一門心思想賺錢,入閣也是為官廠之事奔波。
“大司寇不想去吏部做尚書,也是情有可原,要不讓葛總憲來做”王國光提議葛守禮,楊博是晉黨黨魁、張翰是晉黨、王崇古是晉黨中的族黨,還不如讓晉黨黨魁葛守禮接著干下去。
“我可不干,我年老體弱,吏部公務繁忙,我做不了,若是讓我做,那我只能致仕了。”葛守禮非常明確的拒絕了,葛守禮拒絕的原因很簡單,吏部這個衙門,庶務繁忙,他弄不過來,他老了,歲數大了,次致仕,陛下溫言挽留,但葛守禮已經在漸漸的淡出權力的核心,專心黨建。
吏部尚書是晉黨的固有地盤,無論是楊博高拱張翰,都是晉黨,所以要提名晉黨的人選。
但是這個人還不能是極端派,比如張四維這種人,那是決計不行的,張翰在這個位置干的實在是有些讓人頭皮發麻。
朱翊鈞輕輕咳嗽了一聲說道“朕說讓先生兼領,先生不肯,那這吏部尚書的位置空了四個月了,吏部也好好的,不如弄個牌子,面刻吏部尚書,讓牌子做吏部尚書”
小皇帝羞辱人的水平,是大明內外都認可的。
這番話的意思是,就是弄個牌子當吏部尚書也比張翰要強。
張居正沉默了一下說道“陛下,臣還有人選提議,臣提議禮部尚書萬士和,而禮部由吏部左侍郎、大明會典副總裁官馬自強為禮部尚書。”
別說,還真別說,萬士和還真的挺合適擔任吏部尚書。
萬士和出身晉黨,萬士和奉旨騎墻,萬士和不極端,甚至圓滑的過分,確實是個極佳的人選,這是權力斗爭的關鍵位置,有這么一個人當政,不是壞事。
至少萬士和和稀泥的性子,不會進一步激化張黨和楚黨之間的矛盾,他奉旨騎墻,全楚、全晉、全浙會館,他都能串門。
所有人都看向了萬士和,萬士和指了指自己說道“我我何德何能,我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