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正茂再甩了甩袖子跪在地上說道“臣惶恐,容臣辯解一二。”
“亡命何來戰力之說其本身瘦弱不堪,更無廉恥之心,不服管教約束,興聚敗散,不過一群烏合之眾耳,臣之強兵,源兩廣募兵,廣聚亡命,一曰靖海,二曰,安民。不過是給其一絲喘息之機,安身立命而已。”
殷正茂為自己的行為進行了辯解,呂宋懸海外,本身的漢民就少,所以他募集的亡命海寇在兩廣,一來減少海寇們聚集,防止他們聚嘯生亂,二來,穩固呂宋總督府在當地的統治。
這就是他這么做的原因。
殷正茂平倭蕩寇這么多年,哪有那么多的亡命之徒,最多的是一群活不下去的百姓,鋌而走險,出海奔命罷了。
殷正茂這段話從另外一個角度去看待的話,就是同情民亂,這是個大罪同情造反的人,你這個殷部堂是不是也要和民亂一道
這是立場問題,但是殷正茂還是說出了口,他問心無愧。
“殷部堂,日后私下奏對就免大禮,不用這般叩首回話。”朱翊鈞先讓殷正茂起來回話,而后看著張居正問道“先生以為如何呢”
張居正俯首說道“臣以為殷部堂所言,句句信實,欲立非常功,必行非常事,稍聚亡命,不過為呂宋增加漢民之數而已。”
張居正繞開了立場問題不談,對殷正茂這個回答是比較滿意的,。
為這涉及到了大明對呂宋羈縻效率的問題,呂宋總督府是高度依賴大明朝廷給予的支持,這對大明而言是個好消息,呂宋總督府對呂宋的統治其核心是三千募兵,而這些人是大明的募兵,這就是根,只要這個根不斷,大明對呂宋的統治就不會斷。
“誠如是也。”朱翊鈞笑著說道。
殷正茂有點懵,這兩件事在他看來是根本不能如此輕易過關的
他在兩廣的貪腐鬧到沸沸湯湯,張居正在書信里每次都語重心長的讓他收斂一二,兩廣縉紳權豪甚至在賀表里,對他進行了彈劾,這貪腐事居然如此輕易過關,這也就罷了,廣聚亡命,居然也順利過關了
這可是涉及到了立場的問題,朝廷是真的不怕殷正茂在呂宋搞出什么大事來嗎
殷正茂其實對這次入京很不看好,他又不是小孩子了,朝堂什么稀爛模樣,他太清楚了,雖然他說的句句都是實話,但那也得皇帝和元輔信才行。
朝堂居然能講實話,而且講了陛下居然覺得說的有理
這比太陽打西邊出來都稀奇自己難不成還真的是老朱家流落民間之人否則這種圣眷實在是說不過去。但是就父親小時候揍他的力度而言,那絕對是親爹。
朱翊鈞看著殷正茂略顯震驚的表情,笑著說道“殷部堂,矛盾說不得不讀。”
殷正茂在兩廣的主要矛盾是平倭蕩寇,其他是次要矛盾,殷正茂在呂宋的主要矛盾是維護大明羈縻,其他是次要矛盾。
所以哪怕是殷正茂說的是假話,但這兩個理由就完全足夠了,只要主要矛盾在得到解決,那剩下的事兒,可以不用那么的斤斤計較。
輕重緩急,朱翊鈞還是能拎得清的。
“第三個問題,呂宋市舶司之事,朝廷遣提督太監、海防同知設都餉館,殷部堂以為呢”朱翊鈞詢問了另外一個議論最大的問題。
呂宋總督,大明在呂宋收稅,殷部堂同意不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