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外面是老人,再往里面是婦女,再往里面是孩子,最里面是成丁。”
三娘子說的是草原過冬,她的語氣并不激烈,也很平靜,似乎在陳述著一種司空見慣的事兒,這就是草原人過冬的法子,先凍死餓死老人,再凍死餓死婦孺,最后成丁也被凍死餓死了,這個部族就被抹除了。
草原上,每年都要消失很多部族,成為草原的養分。
三娘子是大明金國的使者,大明對邊外其實并不是很了解,她之所以說這些痛苦之事,將傷口撕裂開來看,是為了博得同情,也是說明她主和的堅定立場。
三娘子這番說辭,可以博得大明的同情,而且這種同情會有實質性的好處,大明或者說歷代中原大一統王朝,始終都一種劣勢,高道德劣勢。
大明從君王到黎民,在當下這個世界,道德操守,是遠遠超過了任何蠻夷的。
高道德是一種劣勢,也是一種優勢。
“你們不會建城嗎建城了,城池的抗風防寒遠比毛氈要強。”陳學會有些奇怪的問道。
草原不是沒有適合建城的地方,北元就在大鮮卑山兩側、陰山附近建城,至元七年漢世侯陳斡羅萬戶,上書給元世祖忽必烈,建應昌城邑以居,后來草原建城也很普遍。
比如大寧衛在洪武、永樂年間,有大寧塞外九十城之說。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北虜越活越回去了。
“建了城,大明軍就來了。”三娘子搖頭說道“土蠻汗就很喜歡大寧衛,一年四季都在大寧衛賴著,這不被戚繼光給抓到了,趕到了全寧衛那個地方嗎”
三娘子說的是一個普遍事實,草原和大明的交鋒中,草原是沒有資格建城的,因為一建城,大明知道了塞外草原的聚集地,一定會拔掉,就像是古勒寨那樣。
大明要是能抓到俺答汗的金頂大帳在哪里停留,西北也不會打這么多年,打也打不贏了。
“長生天賜予我們馬背上生存的能力,讓我們控弦張弓,可是長生天沒有賜予我們生活,讓我們缺少鍋布鹽茶。所以是我在這里。”三娘子的擁躉是鐵桿的議和派,而且數量絕對不是少數。
“其實我們也有一種比較極端的聲音,部族有些人比較羨慕宣府、大同的衛軍,將老爺們的確把軍兵當牲口使喚,但是宣府、大同,不需要每年拿五萬匹馬、六萬袋羊毛,就可以換到朝廷超過兩百萬的軍餉。”三娘子這話沒說完,她那句看門狗,可不是她自己胡說,而是一種普遍的認識。
大明金國這個概念本身,還是大明給的,所以大明金國的臣民們自然而然的產生了一種自我身份判定的疑慮,大明金國到底是大明的金國,還是大明的敵人呢
三娘子這個極端的聲音的后半段是為何不直接內附大明,把大明金國變成大明的邊方,豈不是不用辛苦放羊放馬,也能獲得朝廷的糧餉這對大明也有的賺,西北邊方不用宣大每年二百五十萬兩白銀、三十八萬石糧料來維持。
而俺答汗為了黃金家族的榮光,不肯推進這一進程
王崇古知道這個話題,不能談下去了,便直接拂袖而去。
三娘子這個問題問得很好。
大明金國要用馬匹羊毛才能換到五十萬銀,而西北宣大兩地,整天吃敗仗,還能拿兩百多萬兩銀子,大明軍費統共六百四十萬,宣大直接拿走了兩百多萬,即便是砍到一百萬銀,還有一百多萬兩
就憑宣大是大明的邊鎮,那我大明金國成為大明的邊鎮,看門狗,豈不是也能吃到骨頭
三娘子收到了一份請帖,這份請帖,不是晉黨、楚黨、浙黨,而是東林九老之一的孫繼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