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四維和那二十四名解刳犯已經入監,七百余人已經斬首,三娘子再次入京商談馬價銀,不僅僅是朝臣們覺得殺他王崇古的時機到了,就連王崇古都這么認為,自己也到了該死的時候。
“大司寇既然沒拿,為何不肯上奏陳情伱自己都不言語,陛下如何作保”張居正聽王崇古這么一說,那叫一個氣
沒拿就是沒拿,上奏懟那些言官就是,怕什么呢
皇帝倒是有意偏袒,可你老王都不自陳,那只有一方在唱戲,這就讓陛下非常被動,只能偏聽偏信了。
這頭窮追猛打,那頭你一言不發,可不就是這樣的結果
張居正很快就帶著大堆的案牘開始盤賬,這一次的盤賬很是細致,皇叔朱載堉搬出了自己的八十一檔大算盤。
而王夭灼作為朱載堉的門徒,也在撥算盤的行列之中,內監、戶部、格物院三方審計。
朱翊鈞看著王夭灼的手在算盤上飛舞,感覺格外奇妙,這雙手,既能打得了算盤,也能彈琴,著實是讓人眼前一亮。
兩天的功夫,審計的結果就呈送到了御前,答案是格物院、佛塔、皇宮鼎建大工的賬目沒有問題。
賬目沒有問題,不代表工程沒有問題,很快,佛塔工地要的回填土方要被挖開,查看地基是否按照當初的大報恩寺琉璃塔的規格建造。
十一月中旬的時候,工地被挖成了一個大坑。
朱翊鈞親自來到了佛塔的工地,佛塔周圍土方已經回填,這次挖開地基就是為了看一看地樁的深度。
“建筑垃圾回填就是,這還是三合土的,光是挖開,就得十幾日。”朱翊鈞的語氣不善,對于賤儒誤事體會更深。
其實從三合土開挖的時候,就有人意識到了不對勁兒,根據商賈趙德義的供述,土方回填的事兒,就是他們做的,因為是鋼混結構,所以都是隨意回填的垃圾,但是開挖之時,就發現全都是三合土回填。
等到挖到了十一丈深的時候,答案揭曉,并沒有偷工減料。
而朱翊鈞就是過來看一眼,確定這一事實。
“大司寇這設計超標了,這么粗的柱子,是不是有點過于保守了”朱翊鈞自然沒有下坑,只是看著坑里的地樁,按照永樂琉璃塔的營建規格,二十三丈四尺六寸高的佛塔,地基只需要三丈就足夠了,就目測就超過了五丈。
王崇古頗為平靜的說道“這不是朝廷給的銀子多嗎不拿的話,就只能建的更好了。”
五十萬兩銀子造佛塔,不貪不拿,那就是這個建筑質量,梆硬,三百年五百年都不會塌。
“陛下容稟,趙德義就是包辦了土方回填,他不用三合土,所以把他給趕走了,臣之所以不給他錢,是他回填,臣又另外找人挖開了,重新回填的。”王崇古終于肯陳情,說這件事的始末了。
其實不復雜,趙德義回填土方偷工減料,王崇古聽聞之后,立刻把趙德義給趕走了,換了一批人用的三合土回填,趙德義當然拿不到錢,他都沒干多少就被趕走了。
王崇古之所以堅決用三合土回填,還是皇帝視察皇宮鼎建的時候,就說過鋼混結構建筑強度極高,直接用垃圾回填就可以了。
在偷工減料這件事上,陛下的手法比他還要專業
這要是偷工減料,豈不是等于說,王崇古在班門弄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