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是個節氣,同樣萬歷四年,大雪這天,天空飄起了鵝毛大雪,往常年份,西山的煤不能順利抵達京師,煤炭的價格會暴漲數倍。
“為了讓煤順利抵達京師,臣專門做了一種煤路,還請陛下移步。”王崇古領著陛下,走出了西直門外,看到了那條煤路。
王崇古為了減輕風雪對煤價的影響,專門設計了一種石子路鋪枕木木軌的煤路,石子是路基,枕木負責保持水平高度,而木軌上有桌子大小的煤車。
下雪了,抬柴夫可以在煤路上繼續推煤,道路濕滑的問題得到了解決,而遇到了下坡路,煤車上的剎車是插入石子路面的兩根鐵棍,這樣一來可以有效的減速,朱翊鈞對這玩意兒興趣極大。
“這枕木可以用石灰路枕,而這個木軌可以換成鐵軌,鐵軌看似投入大,可是木軌容易壞,長期運行維護,還是鐵軌便宜。”朱翊鈞研究煤車煤路,提出了自己的指導意見。
枕木和木柜,可以換成更加牢固的石灰路枕。
“陛下,京師木料極貴,石灰路枕確實更便宜一些,只能先這么湊合著用,等到鼎建大工之后,石灰廠的石灰才能用在這里,臣會留心的。”王崇古誠懇的接受了陛下的意見。
京師木料昂貴。
西山煤窯,在正統年間,就鬧出了因為挖煤驚擾皇陵,皇陵滲水,這么大的事兒,西山煤窯卻是屢禁不絕,最后朝廷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默認了西山采煤之事。
因為京畿的樹木早就被砍得差不多了,不采煤,樹木根本沒多少,生活起居如何維持
這也是大明百萬以上城池的共同困局,一座城池百年聚氣,大明百萬人丁以上的城池,就有十二個,不是用煤還是用柴,是只能用煤,根本沒柴。
木料價格昂貴,枕木、木軌確實昂貴,但是眼下永定河畔的石灰廠產能只能供給鼎建大工所用。
“鼎建先停一停也不是不可以,先供民生所用。”朱翊鈞聽到是因為產能的問題,立刻決定停一停鼎建,先把路修好,修通。
王崇古立刻說道“陛下容稟,石灰廠可以再開幾個窯爐,鼎建大工是不能停的。”
一聽要停鼎建大工,王崇古立刻選擇了排除萬難的增產,鼎建大工是絕對絕對不能停的。
“嗯。”朱翊鈞緊了緊身上的大氅,開口說道“那就增產吧。”
煤路因為運力有限,目前只能供給官窯使用,所以在某種程度上,王崇古用三個月的時間,實現了他講故事里的一部分,這部分是保證京畿的煤炭供應。
朱翊鈞很看好王崇古講的故事,西山煤局的籌建已經完成,剩下的就是和民窯展開廝殺了。
這又是刀刀見紅的廝殺,市場是唯一的試金石,到底能不能行,需要留給時間去考證。
朱翊鈞給自己能給的支持,能不能辦成,就看王崇古的本事了,他辦不成也沒關系,矛盾相繼釋萬理,萬物發展有著量變引發質變的規律,王崇古辦不成,那就換個人繼續辦
朱翊鈞并沒有馬上回皇宮,而是到了戶部和格物院聯合開辦的第一家負責審計的勾稽所,勾稽所面向所有的民間商賈,專門負責幫忙審計賬目,勾稽文簿,負責幫忙各大商號審計賬本。
張四維雖然死了,但是他留下的教訓,還是讓東家們不寒而栗,東家們信任的本家大掌柜,居然把大部分的利益都留在了自己的手里,這讓東家們,對自己家的賬目,都由衷的產生了一種疑惑。
但是大明的算學人才本就不多,而大部分都掌控在朝廷手里。
所以,勾稽所的設立,就是為了解決這一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