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利義昭的倭國國王是大明冊封給室町幕府的名,而征夷大將軍則是倭國的公家冊封給足利義昭本人的名,這讓足利義昭仍然有一些號召力。
足利義昭重新在長崎組建幕府的消息放出去后,還是號召了一群人前來投奔。
所以長崎幕府,并不是一個空殼子,他是有運行政權的人員和組織。
比如在聯排大房籌建的奉公眾、奉行眾、同朋眾、猿樂眾、侍醫、女房眾等等,這些并沒有什么實力,主要侍奉足利義昭,比如女房眾,就讓孫克毅和麻錦等人直接看不懂,四處討飯的貧乏公方,居然還帶著一大堆的女眷。
這里面比較有實力的是大名眾。
伊勢的北畠具親、若狹的武田信景、柳澤元政、丹波的內藤如安、近江的六角義堯、越前國的曾我晴助等等大名子弟組成的大名眾,這些大名眾,就是被孫克毅戲謔為失敗者會盟的一群人。
大名眾是被信長沒收領地或被驅逐的舊國司、守護、守護代,他們前來長崎供奉足利義昭,謀求恢復自己的領地和職位,總體而言,直接參與室町幕府的人員總數不下100多人。
“就這些人,能打敗尾張大魔王完全是癡心妄想啊,到了長崎之后,從來沒有任何臥薪嘗膽,不是在看猴戲,就是在嫖游女,亦或者是在爭勝斗狠,都是些花天酒地的事兒,手里的那點錢,都用在這種地方了,唯一共同點都在抱怨織田信長,這怎么可能打敗大魔王呢”孫克毅對這些人很是不滿。
失敗之后有兩種態度面對失敗,第一種是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第二種則是心灰意冷,餒弱放蕩無所依。
這群失敗者中,唯一真心要抗擊織田信長的反而是將軍足利義昭,無論是出于什么樣的動機,足利義昭都在認認真真的想要組建一股力量,來反抗信長,重新上洛,倒成了這些失敗者中,最最有志氣的那個人。
至于孫克毅所言的猴戲,并不是猿樂眾,而是一種源自漢代的散樂,可是大漢的散樂傳到了倭國,就從大調降到了小調,直接從人間降到了陰間,孫克毅說猴戲其實是對倭國文化的蔑視。
和大多數大明傳到倭國的文化一樣,三分人樣學不會,七分獸性卻根深蒂固,是真的偷都偷不明白。
“不不不,就是要這么一群窩囊廢,難不成你真的想咱們的將軍手下將星云集,人才濟濟如果他真的有那么多的將才,怎么會被流放,四處討飯呢”
“成王敗寇,王成寇敗。”
“就是這么一群成事不足敗事有余的家伙,才是咱們需要的人啊,這樣他們打著擁簇將軍上洛的名義做壞事才不會有什么負擔,無論我們需要什么,都可以利用他們。”徐渭對這些人的狀態,反而非常滿意。
指望一群敗犬正面斗贏織田信長,還不如寄希望于母豬會上樹,徐渭從來沒指望這群人能有什么大的作為,他從一開始,就是希望這群人在織田信長的地盤上搞破壞
這些人在戰場上,就是給織田信長這個大魔王送菜,可若是換一個思路,這些人利用自己的人脈,搞點刺探情報、破壞補給、鼓噪謠言等等,就有了作用。
“先生說的是。”孫克毅呆滯了下,也不知道自己先生,當初在牢里到底頓悟了些什么,完全沒有任何道德可言。
“毛利家的使者來了嗎”徐渭甚至不打算親自和這些人說什么,需要他們辦什么事的時候,就以足利義昭的名義,許諾好處,讓他們辦就可以了。
徐渭比較在意毛利家的毛利輝元,一共有兩方面原因,正面戰場還是得靠毛利家和九州島的大名,另一方面則是徐渭最在意的,也是大明朝廷最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