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利藩打不過織田信長,如果有九州島諸多大名支持的毛利藩呢如果再加上大明支持的毛利藩呢
毛利輝元看著那一長串的軍械名稱,驚駭無比的看著徐渭,再看著名單,連續數次才開口說道“這上面的東西真的可以買得到嗎”
“你們從紅毛番手里買了不少的火器,他們的價格昂貴,數量很少,但是大明就是量大管飽,而且質量上乘,當然可以買得到。”徐渭的笑容十分的真誠,這是大明售賣淘汰軍械的第二個理由,大明不賣給倭人,紅毛番會賣給倭人,火炮、火銃統統都賣。
大家都是來搶市場的,之前不開海,肉給你紅毛番吃了,現在紅毛番一口湯都喝不得。
在白銀面前,沒有什么東西是沒有價格的,包括了靈魂泰西特使黎牙實。
黎牙實作為一個教徒,他對黃金白銀非常抵觸,但是西班牙又需要白銀將一盤散沙的國土,凝聚成一塊,這種厭惡且需要,就是一種很矛盾的認知。
毛利輝元心中的底氣終于充實了幾分,他帶著希冀的神情問道“那有糧食賣嗎”
“這個真沒有。”徐渭兩手一攤說道“你也知道的,糧船很容易沉,幾乎沒有海商愿意運糧販售,因為風險實在是太大了。”
大明有漕糧箱,但是漕糧箱的數量完全不夠大明自己使用,哪有功夫往倭國運糧而且大明也需要糧食,所以,往外運糧,是一件很難的事兒。
“倭國還是要想辦法自己籌措糧食。”徐渭到了倭國見到了太多餓死的人,主要是食物的匱乏,食物的匱乏不是說耕地不夠,雖然在眼下看來,倭國屬于山多地狹,但是丁口不到一千萬的倭國,這么大的地方,還是能夠養得起。
糧食的匱乏主要是因為倭國頻繁的戰亂,兵禍之下,生產和生活遭到了極為嚴重的破壞,土地荒蕪,水利壅塞的原因很多,農戶逃亡、壯丁被拉去打仗、逃跑的軍兵成為了盜寇為禍四方,倭國也鬧倭患。
這形成了一個惡性的循環,土地荒蕪導致了饑荒、饑荒成為戰爭的理由、而饑荒和戰爭同時導致了丁口的減少、進一步加劇了土地的荒蕪。
倭國其實已經在近一百多年的亂戰中,逐漸找到了問題答案,那就是結束這個亂世。
織田信長在眾望所歸中出現在了所有人的面前,可謂是人心所向,即便是織田信長死在了叛臣的手中,但是織田信長之后的豐臣秀吉和德川家康,都在努力的尋求安定。
徐渭做的事兒在大明的價值觀中非常的邪惡,為了白銀,將倭國這潭水攪混,讓倭國再次陷入兵禍,這就是徐渭在做的事。
大明滅倭,大明軍是殺不完倭人的,但是如果讓倭人自己殺自己,那是能夠做到的。
毛利輝元和大友宗麟有矛盾,因為毛利氏和大內氏因為石見銀山殺的頭破血流,吞并了大內氏的大友宗麟,就必須要跟毛利氏作對;而大友宗麟和薩摩藩的島津氏也有矛盾,主要矛盾就是島津氏想稱王稱霸,而大友宗麟的九州島六國當主攔住了島津氏。
這里面的矛盾就連他們自己也說不清,殺了這么多年,早就忘記了當初為何廝殺。
他們之間有著復雜的矛盾,而徐渭卻把他們拉到了一起,坐下談起了生意。
白銀、硫磺、倭女、魚油是四種大宗商品,這里面的大頭主要還是白銀,而大明能夠的商品,那就太多了,茶葉、瓷器、絲綢、棉布、筆墨紙硯、書籍、玉石等等數不勝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