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真的不務正業正文卷第二百七十章你給這點錢,朕很難做事朱翊鈞賞賜了入朝朝貢的三娘子,召見了各國的使者,算是讓各國使臣一同見證了大明皇宮的鼎建,新的皇宮那一排的玻璃,讓人目眩神迷,而且都是雙層的玻璃,保暖上佳。
朝鮮使臣就是照例問安,天冷了,朝鮮國王帶來了問候,順便兜售了一下高麗姬這款暖床神器,高麗姬是一種從唐朝開始朝鮮就開始培養的高端產品線,專門用來服侍貴人,價格昂貴,是朝鮮出口商品的主力。
朱翊鈞對這些不感興趣,大明的肉食者很喜歡這些高麗姬。
高麗姬皮相好歸好,但高麗姬多了容易家宅不寧,胡元用自己的國祚踐行了這一條鐵律。
琉球的使者琉球正議大夫鄭憲、琉球中山王王府長史鄭佑,表示了對大明皇帝武裝巡游的感謝,琉球的倭患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緩解,五桅過洋船的巡航有效的震懾了倭寇,琉球使者表示希望大明垂憐,可以繼續巡航。
“琉球國王獻上了國書,希望大明的水師繼續前往琉球,威震倭寇,為表示我國王誠意,特每年獻上三十萬斤魚油、一萬斤的鮫油、五十萬斤硫磺,助軍旅之費,酬遠師之勞。”鄭憲這次入京不僅僅是感謝,也希望大明朝能夠繼續武裝巡游,軍旅之費由琉球贊助。
琉球國發現大明軍不再武裝巡游,這一點讓琉球國很難接受,大明水師的武裝巡游和冊封,對于琉球國而言是了不得的大事,剛過了幾天安穩日子,大明突然不來了,倭患再起,稍微研究后明白,原來是沒給錢。
不贊助,大明水師真的不去。
朝廷現在的風力是聚斂興利,聚斂興利必然要核算成本,必然要斤斤計較,有付出才有收獲,大明展示了其武裝力量,這次琉球國拿出了誠意來,請大明前往繼續宣揚武威。
“貴使遠道而來,朕甚是欣慰,百舸爭流,千帆競過,大明水師每次前往,都是靡費極重,望貴使周知,勞煩貴使回朝之后,告知國王尚久,朕有意在琉球設立若干海防巡檢,遴選水師銳卒浪里白條,前往巡安,除此之外,大明水師前往,需合適駐地三處,否則水師至,而無安身之處。”
“這是水師前往巡游的必備條件,沒有這些,水師如何前往望周知。”朱翊鈞的話一口一個貴使,一口一個告知,但是話里的意思很不客氣,翻譯翻譯就是,琉球給這點錢,他這個大明皇帝很難做事。
他要在琉球設立海防巡檢,還要在琉球三個地方營建軍港,專供大明水師停靠。
琉球不給,大明水師就不去,這話里恩威并重,琉球其實也有別的選擇,比如直接投靠島津家,俸島津家為宗主,讓島津家幫忙處理倭寇就是,倭寇處理不了,直接變成倭寇得了,反正琉球國王尚久的母親也是倭人。
兩個琉球使者聞之面色劇變,這不是他們能夠決定的事兒了,而且他們完全沒料到,大明的胃口這么大,要三個良港,若干海防巡檢駐地,這可是天朝上國的水師和海防巡檢,必然帶來無數的問題。
這對琉球而言是難以接受之事。
此言一出,滿朝文武都是面露驚駭,皇帝這個條件,屬實是有些過分了,要錢要貨,要地還要海防巡邏的海權,這完全是在加重對琉球的軍事羈縻。
朝臣們這才意識到,大明新政的源頭張居正不在朝中了,大明新政的源頭正在逐漸轉換為大明皇帝
還不如張居正呢
大明皇帝比張居正更加激進,甚至有些急于求成,萬一琉球國王眼一閉,腳一跺,直接投靠了倭國,如何是好
“告知國王,若是肯答應,遣使再來便是。”朱翊鈞揮了揮手,示意兩個使者回去商量,再給個答案,如果國王沒有回應,那也是一種回答。
大明水師就要想辦法動武了,琉球這個萬國海梁,大明是決計不可能放棄的,尤其是現在開海如火如荼的進行著。
朱翊鈞的條件已經很客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