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時行不是不想入閣,不想升官,當官干什么
申時行只是認為,自己入閣不是時候。
如果他申時行入閣,內閣就都是張居正的門生故吏,先生丁憂之后,再回朝,恐有威震主上的嫌疑。
最終將王國光替換了申時行,內閣四人,首輔呂調陽,次輔王崇古、閣老王國光和馬自強,都仍然兼領部事,但是已經逐漸準備移交手中事權,比如戶部事打算交給原遼東督撫張學顏,而禮部事,則交還給了萬士和,吏部事仍由首輔兼掌。
這樣就是兩個張黨,兩個晉黨,算是達到了部分的平衡。
王國光是晉黨的叛徒,但也不是張黨,他和張居正走得近,完全是因為二人的政治主張相同。
這一輪的人事變動,朝中仍然以張黨為主,晉黨、浙黨為輔。
“三千人的糧餉不是問題。”王國光十分坦然的說道。
大明現在闊了,能養得起了,既然要解決山東問題,就不能什么都不給,那不是讓凌云翼去死嗎
這批客兵在山東拔了流毒孔府之后,也有地方可以去,長崎總督府實力孱弱,正好前往,好殺人的客兵,到倭國后隨便殺,沒人會為倭國說情,畢竟朝中并無倭國出身的大臣。
“那就這么定了。”朱翊鈞做出了最后的決定,凌云翼前往山東,帶三千客兵、幕僚前往,這等同于凌云翼在山東開府建衙了,這其實很犯忌諱,卸磨殺驢、飛鳥盡良弓藏。
不過也還好,凌云翼也不是沒有去處,凌云翼可以去倭國,和心黑的徐渭組成搭檔。
這倭國真的是天大福氣,居然能有凌云翼和徐渭二人輪番配合伺候。
禮部奏聞了一些小事,主要是各種禮儀制度的簡化,這是禮部長期以來的工作,皇帝耐心極好,唯獨對這些又臭又長還沒什么用的典禮非常厭煩,所以禮部將這些禮儀都做了一定程度的簡化。
比如以前圣旨的下發,是內閣起草,皇帝下印后,送往內閣,內閣送往六科廊,六科給事中再次點檢后,送到司禮監,最后確認無誤后,由小黃門抬到了午門,在午門用帶著龍頭的桿子,放下吊籃,禮部官員抬到禮部,禮部再抄送送往會同館驛,送往全國。
現在的規制發生了改變,司禮監的掌印太監拿到皇帝的圣旨后,交給稟筆太監,秉筆太監則前往六科,六科不行封駁事無異議后,稟筆太監帶著圣旨直接到禮部,抄送會同館驛,送往全國。
整個過程,進行了大幅度的簡化,跑腿的稟筆太監辛苦,簡化了宮中和宮外的溝通流程。
這些禮制的簡化,有效的加快了效率,以前一份圣旨要在京師耽誤一天到兩天時間,才能從會同館驛發出,現在當天就發走了。
會同館驛的通事會將圣旨再次抄送一份,送入內閣查驗,防止有誤。
工部上了道賀表,陜西總督石茂華在臨洮府蘭州,建立了蘭州毛呢廠,石茂華是第一個仿建成功的毛呢廠,毛呢廠每年毛呢產量不足永定毛呢廠的十分之一,但是足夠蘭州用了。
這年頭的蘭州是個州縣,一共就一萬戶,五萬人不到,蘭州毛呢廠一個官廠就占了四千五百工匠,完全夠用了,而蘭州打通了所有的原料供應鏈,甚至還打通了銷售鏈,向西送往西寧,西寧地勢較高,冬季極冷,或者送往西安府。
“事在人為啊。”朱翊鈞看完了賀表,毛呢廠賺的很多,眼紅的也不在少數,但是能做成的卻一直沒有,現在石茂華證明了毛呢官廠是可以仿建的,但是需要根據其規模、原料、銷售等多個角度去重新規劃,這考驗了一個人的踐履之實的能力。
很顯然,石茂華是個很有能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