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真的不務正業正文卷第二百七十三章吃干抹凈不干事李太后、陳太后、張居正、朝中大臣,對皇帝的大婚非常重視,而且還希望可以皇帝陛下的側妃,能多漂亮就多漂亮,最好把皇帝完全迷住。
朱元璋在馬皇后走后,就已經喪失了部分的人性,在太子朱標走后,直接就成為了一塊冰冷的石頭,一直到臨終前,朱元璋已經開始不相信任何人了,是不相信任何人,連李善長這種跟了他一輩子的大臣,已經賦閑在家,政治死亡的人物,也在朱元璋的清算名單之上。
而朱棣在徐皇后走后,性格大變,乖張孤僻,一意孤行,夏原吉這個跟朱棣配合了半輩子的戶部尚書,僅僅因為勸諫朱棣注意龍體,不要御駕親征,就被罷免。
明憲宗在萬貴妃死后,憂思成疾,不久后便天崩,龍馭上賓,成化的所有成果隨著孝宗的登基,開始變成了一片虛無。
這幾位都是大明歷史上,影響極為深遠的皇帝,他們的一舉一動可以影響到大明的興衰,甚至是整個寰宇之下,皇明籠罩勢力范圍內的各國局勢。
大婚的遴選,樣貌要好、身段尚佳為宜,就是這個道理,盡可能的避免皇帝成為一塊冰冷的石頭。
而現在小皇帝的狀態,無限接近于朱標死后的朱元璋,冷酷無情到了極點,對任何人都持有懷疑和不信任的態度,而這種態度隨著刺王殺駕、大火焚宮、西山襲駕等等案件的推進,變得越來越嚴重了。
大抵現在陛下還肯相信張居正,還肯相信世界僅存的美好,這還是讓所有人都比較慶幸的事兒。
馬自強和萬士和對于貞節牌坊的堅持,是十分忐忑的,他們不清楚這些話說出去之后,陛下會不會心里擰上一個疙瘩,對馬自強和萬士和心生怨懟。
可馬自強和萬士和選擇了責難陳善,當皇帝有亂命的時候,不肯責難陳善,直言上諫,那是佞臣。
“陛下,婚姻,其實是一紙契約,男人可繼承物,而女性可靠的繼承人,這樣一份契約。”萬士和開始起頭,論述婚姻的本質。
馬自強嘴笨,心里明白,話卻說不明白,總是引人誤解。
“嗯萬太宰所言極為新穎,細細道來。”朱翊鈞對萬士和的態度還是很溫和的,多次灑水洗地,萬士和已經數次證明了自己在禮法上的造詣,已經不是過去那個連史書都讀不明白的禮部尚書了。
萬士和已經將國朝實錄全部讀完,他對大明的禮法已經掌握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萬士和十分確定的說道“陛下,青樓里的娼妓、官員、勢要豪右、富商縉紳養的外室,也是在繁衍,更是在媾和,但是他們這些都不是婚姻,不過是一時歡愉,之后形同陌路。”
馬自強立刻接過了話茬,開口說道“陛下,西城最近有個賣油郎獨占西四胡同花魁的故事,說的是賣油郎秦城,為了一睹花魁的風采,把省吃儉用十數年的銀子,一共十兩,才見到了花魁一面。”
“秦城見了這花魁之時,花魁已經喝的酩酊大醉,為了招待和應酬趙員外,花魁可謂是拼了命的喝,因為趙員外答應要為花魁贖身,許了半生的錦繡生活,可是這趙員外,遲遲不肯履約。”
“花魁喝的暈頭轉向,一夜吐了幾次,這賣油郎秦城就在一旁端茶倒水的伺候著,第二天就滿是遺憾的離開了,走之后誰都沒對人說,唯恐他人知道花魁醉酒,有玷其芳名。”
“這花魁的丫鬟覺得秦城為人敦厚,是個值得托付的人,但是花魁美娘回答道這賣油郎是難得的好人,又忠厚又老實,又知情識趣,隱惡揚善,可惜是市井之輩,若是衣冠子弟,委身事之,有何不可”
萬士和想了想解釋道“花魁美娘的意思是嫁過去,難道跟這個賣油郎賣一輩子的油,吃一輩子的苦嗎可是這衣冠子弟,哪里會看得上這青樓里的女子,不過是游戲而已。”
“偏偏這個花魁美娘卻當了真,日思夜想的能夠讓趙員外贖身,過上錦繡生活,哪怕入府做個妾室,也是極好。”
“這便是婚姻,和外室、妾室、娼妓生子完全不同的根本原因,婚姻是一紙契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