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之前商定,大明朝廷會承認大明漢人在海外自己建藩的合法性,那么這些海外番國就是大明的藩籬,這是恢復了一定程度的分封制,那么海外番國志,再放到大明會典中,就不太合適了。
萬士和思考了片刻說道“臣以為,放到藩國儀注中比較妥當。”
“先生以為呢”朱翊鈞看向了張居正。
“臣以為并無不妥。”張居正認可了大明皇帝的做法,大明會典是大明四方之地,也就是兩京一十三省的法典,而藩國儀注,是適用于大明六合之地,也就是藩籬之內的法典。
“先生以為,朕把土蠻汗的條件告知虜王俺答之事,是不是略微有些欠妥,現在還只有廷臣領命,收回成命,不算是朝令夕改。”朱翊鈞詢問張居正的意見,這也是七年來的日常了,一條政令,在沒有執行下去時收回,算不上朝令夕改。
朱翊鈞的做法不是有些欠妥,是十分欠妥,大明皇帝這種行為說好聽點叫騎墻,叫利益最大化,說難聽點叫背信棄義,至于是否上升到國失大信的范疇,十分值得商榷了。
“臣以為沒有什么欠妥的地方,臣以為可以嚇一嚇俺答汗,就說大明有意軍事援助土蠻汗,以此讓俺答汗用更大的代價來換取大明不過多干涉。”張居正不僅不阻攔皇帝把利益最大化,甚至提出了更加變本加厲的法子。
張居正是一個文臣,他擁有文臣的基本被被動技能,倍之。
“極限施壓,政治敲詐”朱翊鈞眼前一亮,連連點頭說道“還是先生厲害朕怎么就沒想到呢,用不存在的軍事援助再敲一筆出來。”
“好好好,就這么做,讓王次輔去寫這封信,有棗沒棗打三竿,打得到最好,打不到嚇一嚇也是極好的。”
“就這么辦”
萬士和看了張居正一眼,陛下變成今天這個模樣,還說不是你張居正教的
但是萬士和沒有提出任何反對的意見來,因為他知道國與國之間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如何在這次草原紛爭中,利益最大化,才是廷臣們應該思考的事兒。
王崇古寫好了書信,將書信快馬加鞭的送往了關外,書信只用了三天的時間,就送到了韃靼右翼的城池豐州灘板升城,而陳學會的書信也送到了庫庫河屯城,這個城池在隆慶六年,被賜名為歸化城,也被稱之為三娘子城。
三娘子和俺答汗并不住在一起,俺答汗住在板升,三娘子住在歸化,這兩座城池離的很近很近,大約只有二十里的距離。
收到書信后,三娘子從歸化城來到了板升城,她要跟俺答汗商議此事。
“簡直是欺人太甚”俺答汗猛地將手中的書信拍在了桌上,憤怒的說道“大明皇帝,背信棄義,明明已經與我們達成了契約,卻要支持圖們,這是何等的道理”
一個喇嘛打扮的僧人,則是連連擺手說道“大汗不要如此急躁,被業障迷惑,看清楚大明的目的,才能妥善應對。”
三娘子很不喜歡這個喇嘛,這個喇嘛號稱是知一切者,名叫索南嘉措,號稱有上一世的記憶,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而索南嘉措成功唬住了俺答汗,并且讓俺答汗信佛,主要是他兜售的那一套,真的很是蠱惑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