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東尼奧的確是贏了,但損失極為慘重,費利佩二世的確是輸了,但他還可以繼續補充艦隊。
費利佩二世的實力太強了。
“安東尼奧殿下不得不答應費利佩二世的條件,因為不答應的話,費利佩二世很可能會派遣圣克魯斯侯爵帶領無敵艦隊征伐,到那個時候,安東尼奧殿下,必敗無疑。”馬爾庫斯闡述了談判的背景。
唐胡安率領的無敵艦隊,和圣克魯斯侯爵率領的無敵艦隊,根本不是一個概念,圣克魯斯侯爵真的出征,安東尼奧只能真的做海盜了。
“這個侯爵如此厲害,朕聽聞他的戰績,只是陸地上的勝利,難道他還擅長海戰”朱翊鈞一愣,有些疑惑的問道。
“是的,相比較陸戰,侯爵更擅長海戰,一如大將軍閣下。”馬爾庫斯真的是一臉的復雜,圣克魯斯侯爵,就是費利佩二世最大的王牌,一個擅長軍隊建設,同時擅長陸戰,擅長海戰的宿將。
“難道泰西也有功高震主的說法嗎”朱翊鈞跟黎牙實談的政治風險,是為了抬高利息的說辭,對于泰西功高震主的現象,他不是十分了解,費利佩二世放著好用的侯爵不用,用一個容易打敗仗的唐胡安,究竟是出于什么考慮
朱翊鈞把自己帶入了費利佩二世去思考,只得到了一個答案,功高震主。
他本以為這是中原特有的文化,但現在看起來似乎不是那么簡單。
馬爾庫斯頗為肯定的說道“都是一樣的,陛下。”
“最后的羅馬人埃提烏斯。”
“護國公埃提烏斯用自己的劍,保護了羅馬帝國二十年之久,他為之盡力的羅馬,已然腐朽至近乎于崩塌的地步,但埃提烏斯還是用自己的勇武和謀略,為羅馬帝國征戰,相繼抵抗了日耳曼人和匈人的襲擾。”
“一千一百多年前,護國公埃提烏斯進宮面見羅馬皇帝,商議自己兒子和公主的婚事,六十多歲的埃提烏斯完全沒想到瓦倫提尼安三世會把手中的劍刺向他,皇帝的近臣和嫉妒埃提烏斯的貴族們也加入其中,埃提烏斯被殺時,身上插著一百多把劍。”
“次年,羅馬皇帝瓦倫提尼安三世也被弒君者所殺,護國公死后第三年,羅馬被汪達爾人攻破,二十一年后,西羅馬最后一位皇帝被禁衛統領廢黜,西羅馬滅亡。”
馬爾庫斯講了一個泰西幾乎人人皆知,大明不太了解的故事,西羅馬滅亡前最后的羅馬人埃提烏斯,這根脊梁骨被人砍斷了,而砍斷帝國棟梁的皇帝瓦倫提尼安三世,第二年就被人給干掉了。
比較有趣的是,羅馬帝國實質性的第一個皇帝凱撒死于宮廷刺殺,而西羅馬帝國最后一個護國公中流砥柱也死于宮廷刺殺。
不得不說,歷史就是一個循環,總是那么似曾相識。
根據鴻臚寺卿陳學會、格物博士高啟愚等人的翻譯,凱撒這個單詞,在泰西才代表著皇帝的意思,國王和皇帝是完全不同的。
“陛下,功高震主,其本質是軍隊在長期征戰中,逐漸被將領所完全掌控,將領本人的個人威望,已超過了君王和朝廷以及多方節制,最后形成對君王的威脅,如果這位侯爵真的很能打的話,費利佩二世忌憚他帶兵出征,就很正常了。”戚繼光十分詳細的解釋了下功高震主這個詞,絲毫沒有認識到,他就是功高震主的代表性人物。
泰西的這個侯爵很能打,戚繼光這個侯爵就不能打了嗎
“費利佩二世就想不明白,朕就從不擔憂戚帥率軍出征。”朱翊鈞頗為肯定的說道,戚繼光每次出兵,帶的兵絕對夠謀反用了,朱翊鈞從不懷疑,戚繼光也沒想過謀反。
“大明的軍事建設超過了泰西,互相的節制讓軍事政變的成功率極低,當然,最關鍵的是,陛下每天都在北大營,咱們現在就在武英樓內,每一個軍兵都知道陛下的樣子。”戚繼光十分不在意的說道。
陛下要是懷疑他,就不會來北大營了,陛下每天都來,就跟回自己家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