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娘子每次入京來,都能跟明公們直接談,華夏苗裔這個招牌,的確是好用。
王崇古一拍腦門,這女人,哪里是正一品的誥命婦人,根本就是個無賴。
三娘子直接扔下了面子,王崇古也不要面子,一動不動喝著茶,搖頭晃腦的寫下了二十五文一斤鹽,生意人不賺錢,做什么生意。
“哼”三娘子還是回來坐下了,她知道規矩,大明皇帝是個狠心人,沒談攏的時候,她決計見不到陛下。
“一斤鹽搭八兩的海帶,要不我就不買了,我找西域的商人買去。”三娘子氣急敗壞的說道。
“三娘子的消息果然靈通,連我老王家做海帶生意,都這么清楚。”王崇古搖頭說道“想要海帶,那是另外的價格。”
“三娘子要找西域商賈買,盡管去,他們的價格一斤青鹽能賣到七十文,我也是做生意的,價格我是很清楚的。”
三娘子瞪著眼睛說道“你這是敲詐河套、歸化,都是胡漢雜居,你眼看著胡人死也就罷了,你要看著漢人死嗎好狠的心啊你”
王崇古不溫不火的說道“誰讓你們打仗呢,也就是陛下仁善,要我說就六十一斤,愛買不買。”
皇帝給王崇古劃的價格是十八文到二十五文,這個價格是王崇古給的參考,也不算是什么仁善之舉,就是看他們打仗,趁機削弱他們的力量。
三娘子往椅背上一靠,抱著手,滿是抱怨的說道“不是說馬船回來了嗎大明趕緊組建騎兵,把歸化、河套拿回去得了也省的我天天來回跑,到時候就是大明的地頭了,就不用擔心鹽、鐵鍋、茶葉的價格了,反正是你們大明的地,大明的人了。”
“用你們讀書人的話說,就是共沐皇恩圣德。”
“二十五文一斤鹽,必須再搭五兩的海帶。”
王崇古搖頭“想都別想。”
“不搭,我就不走了。”三娘子瞪著眼睛看著王崇古。
王崇古站了起來,樂呵呵的說道“你愛走不走,會同館驛也不缺三娘子這雙筷子,你不走我走。”
三娘子自然不會讓王崇古走,撒潑沒用,最終的鹽價定格在二十五文一斤,鐵鍋的價格沒有漲多少,還是一兩銀子一口,而茶磚的價格,漲了近一倍,這是沒辦法的事兒,茶葉的價格本身波動就很大,是大明茶葉漲價了,三娘子減少了茶磚的份額,補齊了鹽的缺口,又買了一千袋的干海帶,一袋一百二十斤。
鐵鍋的價格一兩一口,這是很多年以來的價格,而且還限定數量,鐵器這年頭,就是這么貴,這些鐵鍋都是鑄鐵,造不了炮,也造不了火銃,更打不了刀槍劍戟。
王崇古覺得賺了,三娘子也覺得沒怎么虧,別看她撒潑,其實這個價格在她接受范圍之內,大明沒有趁人之危,把價格抬到一個無法接受的地步,誰讓俺答汗和土蠻汗還沒打明白呢
“俺答汗和土蠻汗的仗,打的怎么樣了”王崇古合上了賬本,問起了草原的戰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