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島之國元緒群島,數千座島嶼之上,是南洋少數適合耕種的島嶼,島上超過一成半的面積適合耕種,就目前探明適合種植的土地就超過了80萬頃,而且很有趣的是,這里并沒有參天大樹,十分有利于開墾,因為是海島,海鳥的棲息地,島上并不缺少肥料。
看起來有些奇怪,千島之國,數以千計的群島適合耕種,但事實的確如此,再加上那個形如烏龜的大島嶼,完全足夠他們孫家生根發芽了。
種植園需要適宜的土地和豐富的奴隸,而這些,千島之國,都不缺乏。
孫克弘判斷,他們孫氏唯一的生機,在于兩個字,圣眷,如果能夠將這片地域經營好,稻谷、棕櫚、甘蔗、方糖、橡膠等等產物,也是大明急需之物,陛下對糧食的渴望,已經在之前開海的多道圣旨中,體現的淋漓盡致,市舶司的考成中第一項就是舶來糧。
經營千島之國、緊緊跟隨陛下的步伐、奉詔開拓,博取世襲罔替的開拓爵賞,必然會獲得圣眷,即便是不再被新的巡撫作為腹心,這些圣眷無法庇佑孫氏,孫氏不得不出海避難,也有落腳之處。
“大食人買賣奴仆倒是一把好手,質量上乘,而且買賣的奴仆都敲掉了鈴鐺,這法子,在日后開拓的時候,也可以學一學。”孫克弘合上了筆記,他在厚重的備忘錄上,記錄了今年的目標,年底之間,至少要開拓十到二十個種植園。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孫克弘才思敏捷,仍然喜歡把事情記在備忘錄上,他手里是大明皇帝賜給他的鋼筆,墨是油墨,而不是煙墨。
無風三尺浪的海上,硬筆比軟筆更加方便一些。
“商總,幾個東家等了很久了。”司務低聲稟報著,風向在變,港口變得繁忙了起來,堆積了一個冬天的貨物,幾乎淤塞,需要一個泄洪口泄洪,而這個泄洪口就是松江府新港。
松江遠洋商行,碧水、綠樹、古墻、漏窗、石山、小橋、曲廊、亭臺、樓閣、灰雕交相輝映,孫克弘的轉椅被推到了無怠堂,無怠堂,掛三副匾額,酬酢退讓,日用節儉和操持含忍,這三副匾額都是皇帝親提御賜的金字招牌。
“見過孫商總。”十幾個身著綾羅綢緞之人,起身見禮。
孫克弘看了看自己身上的精紡毛呢長衫,再看看這幫人的羅衫,揮了揮手說道“客氣,坐下說話。”
南衙是大明最大的生絲產地,蘇松地區則是最大的絲綢產地,所以,連朝廷都急缺的絲綢,豪商家里也有,這是不恭順,金錢的確是個魔鬼,讓人對自己所擁有的權勢產生一種錯覺,一種只要有錢,就無所不能的錯覺。
“諸位的來意,我已經非常清楚了,我也不說那么多廢話,去年十一月,我們確定了十五支船隊,當時只是交了個訂金,若是要退,現在還來得及。”孫克弘坐到了自己的位置上,看著眾人開口說道。
松江遠洋商行的經營模式,是臨時一次性的認籌,每一支船隊,由發起人投入一部分的資金和貨物,再從其他人的手里募集一部分的資金和貨物,而后在約定好的時間內,將貨物運送到船上,當船舶回航,清空貨物,扣除了船資后,開始分配利潤。
這樣的模式,自松江遠洋商行建立以來,已經執行到了第七個年頭。
船資非常昂貴,海貿之利,超過五成是船資,這也是京師燕興樓貿易行對船舶票證如此追捧的原因,人人做船東,是躺著賺錢。
如此昂貴的船資,往往供不應求,因為松江遠洋商行,不僅僅是民間商行參與,還要參與很多的官貿,比如去倭國運白銀和硫磺,去琉球運魚油送軍需,去呂宋拉銅料和糧油等等,甚至還要承擔一百二十萬石的漕糧海運。
無錫高氏高天興低聲說道“孫商總啊,你在朝廷那里,能說的上話,朝廷那么多的造船廠,漕糧海運的差事,能不能讓朝廷自己來咱們都是商舶,這漕糧海運,若是出現一點差池,那是要掉腦袋的事兒。”
“可不是嘛,高公所言有理。”陸深趕忙附和道“若是把這一百多條三桅船編成船隊,至少能編十幾條了,這來回一趟,至少就是八十萬銀了。”
孫克弘搖頭說道“這沒得商量,諸位都是望族的大家長,各家各戶簪纓不絕,詩書傳家代有聞人,找人上奏疏,也是極為容易的,你們愛說你們去說,反正我不會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