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卿所言極是。”朱翊鈞思索再三,認可了萬士和的說辭,而后話鋒一轉問道“大宗伯對現在朝堂的局面如何看待”
“張黨掌內閣、吏部;晉黨掌戶部、刑部;浙黨掌兵部、工部;臣掌禮部。海剛峰、張黨、晉黨共掌都察院,可謂是恰好平衡。”萬士和沒有選擇說君圣臣賢的屁話,大明廷臣們的派系非常明確,馬自強作為張黨嫡系,在他離朝之前,大明派系力量是失衡的,張居正掌內閣、吏部、禮部可謂是一家獨大。
這里面,萬士和與海瑞,都是純粹的帝黨。
“陛下,先生作為元輔帝師,輔弼陛下至今,并無僭越之處,亦視為帝黨,先生在的時候,這個平衡就在,先生不在,恐有大變。”萬士和更進一步表明了自己的看法。
張居正作為帝黨的另外一個核心,壓得所有野心之人喘不過氣來,張居正要是不在了呢。
“先生身體并無大礙。”朱翊鈞對張居正的健康非常關切,大醫官初一十五都會診脈,張居正的身體,雖然稱不上春秋鼎盛,但非常健康,張居正還很年輕,他才五十七歲,對于一個內閣首輔而言,這個年紀真的很年輕了。
徐階那個老東西,活到了80多歲,嚴嵩更是活到了87歲。
“陛下已經春秋鼎盛了。”萬士和點到為止,在很多人眼里,張居正已經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主少國疑時保證大明江山的穩定,既然完成了歷史使命,就該離去或者死掉了,再待下去就惹人厭了。
萬士和這話非常危險,即便是不過分解讀,李太后也在這個厭煩張居正的范圍內,過分解讀的話,連朱翊鈞也該厭煩張居正了。
這可能就是張居正沒有僭越主上威福之權的后遺癥吧,大明不感謝張居正,從上到下。
萬士和看了眼皇帝,其實眼下而言,是陛下動手的最好時機,因為土蠻汗投降,俺答汗老邁,無敵國外患,張居正此時是他當國之后最虛弱之時,禮部剛剛脫離張黨掌控,戥頭案牽扯到了張居正門下的羅瑤,以戥頭案為引,對張黨進行人事調動,合情合理,削弱張居正,借著王崇古的晉黨,可以徹底打垮張居正。
但萬士和思索了一番,認定了陛下不會動手,或者說壓根就沒往那方面考慮過,陛下從來沒有把張居正當成親政的敵人,同樣,陛下從御門聽政,臺下吵架,陛下在臺上讀書學習的時候,就已經親政了。
朱翊鈞鄭重的說道“大宗伯這么一說,先生恐怕有危險,不行,先生就是再反對,宜城伯府的兩百鐵林軍也該給先生配齊,出入護以衛士為宜。”
“此法不違祖制,當初楊廷和在正德末年,弄了個殺人榜,專門黨同伐異排除異己,可謂是威風凜凜,出入護衛三百余人,就這楊廷和還被人稱忠勇,照常理事。”萬士和立刻為皇帝找到了祖宗成法。
萬士和有時候也想不明白,這楊廷和是怎么被評為忠誠而剛正社稷之臣的,楊廷和要是社稷之臣,他萬士和豈不是能評一個經邦濟國殺人榜黨排除異己,違制搞護衛左右,這是忠臣能干出的事兒
楊廷和不是超品,還弄了三百多人的護衛,張居正可是大明皇帝冊封的超品伯爵,鐵林軍更是祖宗成法,兩百人負責保護,綽綽有余了。
“先生這幾年連冰敬碳敬都不收了,內帑負責這筆支出,大宗伯說服先生,上元節之前,把這個事兒辦了比較妥當。”朱翊鈞做出了明確的指示,并且設立了限期。
“臣遵旨。”萬士和也沒含糊,俯首領命。
要說服張居正其實不容易,尤其是隨著陛下越發的表現出英明的一面,張居正最大的心病沒了之后,這些年張居正就越來越遵守臣子的大義,去年甚至以久任真的打算致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