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逛,但是誰都不能擋著這兩個家伙對青樓的熱情,二人上這本奏疏的內容和青樓有關。
這段時間,萬文卿、伍維忠敏銳的發現,廣州府內的許多人牙行、青樓都不再裹腳,對于為何出現這種情況,二人非常好奇,進而對人牙行和青樓進行了走訪,最終發現,引起這種變化的是皇莊里的高跟鞋。
嘴會撒謊,但是牛子不會。
率先購入了皇莊攻速鞋的青樓,獲得了更大的市場,導致各大青樓只能跟進,而高跟鞋和裹腳是相悖的,因為裹腳三寸,本就不好行走,再加上高跟,那別說伺候人了,走路都沒法走了。
這是朱翊鈞忽略的文化,實際上大明的裹腳文化非常盛行,主要集中在大家閨秀和娼妓等范圍內,大家閨秀是為了大門不出二門不邁,而娼妓則是主要滿足客人那奇怪的審美。
普通人家,哪有那個裹腳的資格,大明百姓家里的孩子,不論男女老幼,會吃奶時就在父母的背上下田,等到三四歲就開始拾穗,六歲就開始放牛,九歲開始下地干活。
朱翊鈞之所以忽視,是因為大明皇宮并不裹腳,自明初馬皇后這個大腳皇后開始,大明皇后就沒有裹腳的,這是祖宗成法,也是基于現實,因為在皇帝面前摔倒是失儀,為了防止御前奔趨顛蹶之患,遴選時,就直接刨除了這一項。
但大腳皇后終究是變了樣子,宮里也慢慢有裹腳的,叫做宮樣足紈,是自明孝宗出現的,這種樣式仍然是裹腳,但不影響行走。
朱翊鈞登基后,對這個沒什么追求,也不喜歡,大明后宮的女子,也就不為難自己了,王夭灼入宮之后,就跟著朱翊鈞身邊,皇帝不喜歡,王夭灼自然不會裹。
所以朱翊鈞忽視了這個文化,但大明民間沒有忽視,賣油郎獨占魁中,富家子弟將魁的裹腳布、鞋子扔掉,魁被扔到大街上,無法行走,困在了原地。
攻速鞋的出現,進一步打擊裹腳的文化,尤其是娼妓們這個市場率先做出了反應。
曾經有大學士提議過,直接強行取締青樓,將娼妓這個行業掃入垃圾堆里,朱翊鈞并沒有準許,很多青樓女子,離開了青樓根本沒法生活,這美娘赤了腳,便寸步難行。
朱翊鈞看完了奏疏,沉默了片刻,才批曰朕知道,愛卿以后少逛點窯子。
在新政的不斷推行之下,大明由內到外都在發生著各種各樣的變化,而矛盾就在這些變化之中,在大變革時代,朝廷如何才能掌握好方向,就是時代給朱翊鈞的考驗。
“陛下,忠順夫人在殿外求見。”馮保面色極為奇怪的說道,按理說三娘子做完買賣就該走了,非要覲見一下,多少有點多此一舉。
三娘子也是很忙的。
三娘子入京來賣羊毛,羊毛賣完了,在不影響邊民生活的情況下,三娘子歸還了部分的欠款,朱翊鈞本來不打算見她了,因為她這次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春天羊毛之后就是夏天羊毛,時間很短,三娘子為了還款,真的已經盡力了。
“宣。”
三娘子見禮,和皇帝客套寒暄,簡單聊了聊債務問題之后,三娘子握著茶杯,一言不發,也不說告退,也不說事,就是愣在那里,這個樣子擺明了是有事。
“陛下,虜王俺答老了。”三娘子突然開口說道“年輕時他或許是雄鷹,但現在他翅膀已經折斷,再也不能翱翔于天空了,所以才訴諸于神佛,寄托于轉世輪回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