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崇古沒有骨鯁正氣,面對皇權,他的選擇不是大喊殺我十族又何妨
畢竟在大明文人的筆下,方孝孺面對成祖文皇帝入南京時的骨鯁,那一聲怒吼,可是文人們塑造出的道德楷模,成祖文皇帝的暴君模樣也躍然紙上,栩栩如生,而方孝孺的經歷,也成為了一段令人扼腕痛惜的故事。
當然,現實是方孝孺沒有被殺十族,早在仁宗登基后,方孝孺淪為官籍奴仆的家眷,都被釋放為民,發還他們田地。
在萬歷初年,還有人鼓噪聲勢,要朝廷褒揚、編錄建文朝的忠臣,建表忠祠以示忠勇,被旌表者名單之上,徐輝祖為首,其次就是方孝孺。
朱翊鈞對此批復想為建文君盡忠,盡管去殉葬。
這話的意思是,再鼓噪這種聲勢,就物理送他下去盡忠去,之后,便再也沒人提這事兒了。
徐輝祖是被豬隊友朱允炆給坑了,而這個方孝孺的忠臣發憤兮血淚交流,以此殉君兮抑又何求,萬士和十分明確的告訴朱翊鈞,也是假的。
成祖文皇帝入京之時,皇宮大火,當時南京城有不少人為建文君自縊殉葬,這個方孝孺是逃出了南京,又被人抓了回來。
有趣的是,大明的讀書人們極力塑造的忠臣模樣,是虛妄的,因為誅十族的謠言起源于祝枝山枝山野記,主要講的是方孝孺的后代變成了蛇妖復仇。
可當虛妄照進了現實之時,讀書人們又開始畏懼了起來。
嘉靖四十四年,海瑞抬棺上諫,嘉靖嘉靖,家家皆凈。
海瑞的這個做法,就是虛妄照進了現實的典型,當現實真的出現了,出現了忠臣發憤的楷模時,讀書人發現這英雄不要也罷,海瑞清查徐階貪腐兼并,最后落得個升官致仕的下場。
當英雄沒有出現時,大明讀書人期盼著英雄出現,甚至不惜余力的塑造一個虛假的英雄,可當英雄出現時,又畏懼英雄,詆毀英雄、殘害英雄。
大明讀書人總是如此的矛盾。
王崇古當然不會高喊殺我十族又何妨,因為他知道成祖文皇帝不會殺人十族,但陛下真的會把他滿門抄斬,所以王崇古一直在內部清查,而且做的比朝廷的更加嚴格徹底。
陽城白氏這兩萬斤硝石是王謙查出來的,不僅僅是澤州府,山西、陜西、陜西行都司都有人負責此事,王崇古在清黨。
山西按察使喬壁星是晉黨的人,而且是嫡系,但面對關鍵問題的關鍵選擇時,王崇古沒有任何提示,一旦喬壁星未能如實上報,喬壁星必死無疑。
“王次輔真的是好狠的心。”朱翊鈞有些感慨的說道。
“父親不狠點,就該臣家里遭殃了,這種事,壓根就瞞不住,到時候真的案發了,即便是陛下肯私宥,朝臣們也會追殺。”王謙看完了階級論后,立刻明白了自己家的情況,私通番夷這種事,一旦坐實,大明無論是打贏了還是打輸了,他們老王家必輸無疑。
所以,王崇古要清黨,不服他王崇古可以,王家屏、范應期都是葛守禮的關門弟子,都跟王崇古不對付,王崇古也沒打算對付他們,有不同意見很正常,但是通番不行,因為真的會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