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要聊些什么,吏戶工禮,四部尚書都在。”萬士和喝了口茶,他正在鉆研徐九皋的航海札記,用來編纂海外番國志,這突然被叫到了全楚會館,頗為好奇的問道。
“也沒什么,就是白銀到底是什么。”汪道昆面色嚴肅的說道“白銀是什么大明貧銀,大明銀山加起來一年不過十萬兩,白銀皆為海外流入,大明的白銀,是大明百姓勞動的具體體現,更加明確的說,白銀,是大明老百姓們勤勤懇懇勞動的血汗錢。”
汪道昆入京這七個月的時間,一直在研究的問題,就是白銀究竟是什么,大明的白銀產量很低,所以白銀都是流入大明,他到松江府,把松江府經營成為了大明第一港,源源不斷的貨物,換取了白銀流入。
這些貨物,千絲萬縷和大明所有人都息息相關。
絲綢上養蠶的婦孺、走街串巷收蠶絲的販貨郎、把蠶繭加工成生絲的織工、織造局的織娘將其織造綾羅綢緞、染色的染坊工匠、搬運貨物的力夫、瓷窯里的窯工、造船廠的船工、伐木的百姓、桐油上的漫長的產業鏈等等,所有的貨物和大明百姓息息相關。
汪道昆在松江府這九年時間,親眼見證了無數行業在松江府從無到有,見證了貨物的誕生,新港港口遮天蔽日的船帆,就是大明海貿的奇跡。
而大明百姓辛勤的勞動,創造了海貿的奇跡。
而白銀流入就是勞動的具體體現。
“大司空所言有理。”萬士和沉默了片刻,總覺得汪道昆這番話,恐怕會引出腥風血雨來
“元輔以為呢”汪道昆詢問張居正的意見,他和王國光爭吵了無數次,最終確定了流入大明白銀的本質是大明百姓的血汗錢這一事實。
張居正喝了口茶,他沒有馬上回答,因為他知道他的表態將直接影響朝廷的風向,電光火石之間,張居正思慮萬千,他看著汪道昆,又看著王國光,擺了擺手說道“別說了,別說了。”
“先生”汪道昆猛地站了起來,他設想了無數種可能,但唯一沒想到,張居正做起了裝糊涂的師爺
張居正,真的是讓人太失望了
王國光拉了拉汪道昆的衣服,勸道“稍安勿躁,稍安勿躁,元輔是國朝首輔,他要以大局為重,這不是小事兒,你這樣的定性,很多東西都要改變,元輔也有元輔的難處。”
張居正是帝國太傅元輔,他這個地位決定了他不能輕易的表態,他的表態會影響到大明未來的走向,張居正其實知道,汪道昆說得對,白銀,就是百姓們的血汗錢。
他一直在寫階級論的第二卷,也就是分配卷。
他寫不出來,不是沒想明白,是不知道寫出來會造成何等影響,所以遲遲沒有動筆,他不是喋喋不休、懂或者不懂都要說兩句的科道言官,他是擁有部分決策權的首輔。
汪道昆這句話一出,連皇帝都一起給打了,皇帝用的每一厘真金白銀,都是民脂民膏,就以這次潞王大婚,靡費頗重,類似的問題,汪道昆這段話,恐怕會成為刺向皇帝的刀。
而且這句話一出,那世襲官階級,武勛、宗親,憑什么世襲罔替
這話的意思,等同于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確定了,譚綸走后,大明朝最大的激進派,就是汪道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