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朱翊鈞從來沒有動過在大明推行鈔法的想法,那就只能苦一苦海外番夷了。
“祖宗成法不可棄。”朱翊鈞看著王國光十分肯定的說道。
王國光聽懂了。
可兌現貨幣是祖宗成法,但表面承諾兌現,實際不兌現也是祖宗成法,洪武二十六年之后不再換鈔,就是不再兌現的祖宗成法,祖宗也翻燒餅,這給了后世制定政策十分靈活的政治道德底線。
真的會兌現嗎如兌。
“咱大明從上到下不認可寶鈔,那海外的番夷就會認可嗎”張學顏提出了個自己的疑惑。
大明都知道寶鈔一文不值,那么海外的番夷就肯接受了嗎這是必須要考慮的問題。
“換版。”朱翊鈞笑著說道“大部分的寶鈔都不會流回大明,代表著大多數的寶鈔都無法兌現,等到番夷不認可舊鈔,舊鈔都已經用爛了,直接換版便是。”
“海外番夷會認可的,他們連石頭都會認可,因為他們沒有更好的一般等價物去使用。”
海外番夷肯認可使用寶鈔,基于兩點,一是現實他們不得不使用,因為沒有更好的貨幣代替;二就是一個美好的夢,在遙遠的地方,寶鈔在天朝上國,是可以兌換成真金白銀的可兌現貨幣。
王國光和張學顏對視了一眼,思索了之后,認同了陛下的想法。
這是一種很殘忍的手段,換鈔的時候,因為紙幣必然的貶值,新鈔一定不能等面額更換,比如至元寶鈔新鈔以15比例與中統鈔舊鈔兌換,代表著中統鈔貶值,同樣代表著新紙幣是放大了發行數額。
紙鈔本身就是一種依托于朝廷信譽的借債,紙鈔就是借條,以1貫新鈔兌換5貫舊鈔,即是在原有基礎上又對百姓形成新的4倍負債,這代表著殘忍朘剝。
白銀浪費的問題,已經有了資產增殖的綱領,具體的政策,也開始了試點,利得稅、工農生產者丁口數、燕興樓擴建等事兒,都是圍繞這個問題展開。
“陛下,王御史來了。”馮保在陛下耳語道。
“宣。”
王謙見禮,而后乖乖的坐到了一旁,靜靜的聽著陛下和兩位司徒討論解決白銀空轉的問題。
白銀空轉,就是白銀控制在了少數人手里,在少數人手里流轉,和堰塞是一體兩面的問題,而空轉的根本性原因是錢只會流向不缺錢的地方,想要金錢對百姓開門,哪怕是一扇小窗,都是難上加難。
要解決這個問題,朝廷的投資就成為了一種不是辦法的辦法,通過國債、交易行等多種手段,將白銀集中在朝廷手中,完成投資,再用利息和分紅的形式,反還給白銀的擁有者,以期許良性循環。
但這里面有個很致命的問題,在當下,借債的皇帝朝廷和借錢的人,彼此之間的信任,完全建立在了陛下個人信譽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