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今天的內容,也讓朱翊鈞眼前一亮。
頭版內容是王謙化名虛懷先生,刊登的一份內容,而內容頗為犀利,此心安處是吾鄉,副題是論外室。
王謙還是都察院的僉都御史,正四品的官職,幫著海瑞反腐,王謙負責找線頭,海瑞負責快刀斬亂麻,王謙在暗,海瑞在明,王謙幫忙找線頭的法子,就是在外室身上做文章。
而這一次,王謙以虛懷先生為筆名,將他的研究心得刊登在了雜報之上。
王謙擁有大量的樣本。
朱翊鈞很清楚王謙的馬甲,他不止一次用這個馬甲寫文章了。
蘇軾因為烏臺詩案被貶往嶺南,蘇軾有個好友叫王鞏,一道被貶往了嶺南,嶺南在北宋時候,還是蠻荒之地,頗為危險,王鞏有個歌伎寓娘對王鞏不離不棄,追隨王鞏前往了嶺南。
多年以后,蘇軾和王鞏再次見面,王鞏讓寓娘為蘇軾倒酒,蘇軾問寓娘嶺南是不是很苦
寓娘回答此心安處是吾鄉。
在講完了典故之后,王謙話鋒一轉,說起了大明的外室們生存現狀。
外室比青樓里的花魁更加安穩一些,大家都是出來賣的,外室卻比青樓的花魁生活安穩的多,因為顧客是固定的,伺候一個人和伺候無數人,難度完全不同,而且能養得起外室的,多數都是大官人,優質客戶。
那,外室生活是不是很好
王謙用一本流水賬回答了這個問題,答案是否定的,外室通常生活并不優渥。
在王謙的大數據里,外室八成都是住在賃來的房子,有一成因為正妻無子能住進本家,剩下一成更加凄慘,則是住在青樓里。
那些大官人們總是說為外室買個家宅,令其安心,但幾乎從無兌現,因為但凡養外室的都是在城里,而城里的宅子,極貴。
大官人養外室,為何不肯買宅子沒銀子養什么外室因為大官人通常不止一個外室,而且很多時候,大官人之間,會經常把外室來回贈送,即便是住到了本家,得罪了正妻,正妻也會把這些鬧得家宅不寧的妾室送人。
連娶進家門的妾室都能送人,遑論這些養在外面的外室了。
在大官人眼里,外室,不過是個物件,連妾室也不過是個熟悉的物件,這種身份就決定了大官人不會過多的投入,所以買宅子幾乎沒有,多為租賃,或者干脆仍養在青樓里。
外室每月普遍能得到二到三兩的例錢,而這衣食住行,除了住,其他都在這二兩銀子里面,胭脂水粉要錢、吃穿用度要錢、琴棋書畫要錢,一個月光是這三樣,就得二兩銀子之多。
沒有胭脂水粉,大官人不喜歡,看不上眼,來得少,賞錢更少。
沒有琴棋書畫,留不住大官人,這以色娛人,不能只有色,也得有些才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