廷臣們燕行離開,王崇古很罕見的來到了文淵閣,內閣現在空虛,呂調陽和馬自強因為身體原因致仕后,內閣就只剩下了張居正、王崇古、王國光,而王崇古這個次輔,又從不坐班,導致文淵閣的公務異常的繁忙,也格外的冷清,中書舍人們在輔臣面前,都不敢大聲說話。
“元輔啊,你這個還田疏,還是算了吧。”王崇古坐的端正,面色凝重的說道“還田疏和官廠團造法有沖突,官廠團造要工匠,還田疏要農夫,這都去種地了,誰來做工匠呢官廠團造法,名字看起來是挺新的,不過就是軍屯衛所罷了。”
“你也要搞軍屯衛所,我也搞軍屯衛所,哪有那么多人”
張居正很清楚這個矛盾所在,他思索再三說道“還是得搞,不搞不行,說的道理再多,官廠團造的工匠也是要吃飯的,歷代莫不是以勸農力本之政務。”
重農輕商是中原成熟經驗,在張居正看來,先有農,再有工,而后有商。
張居正也不想折騰,但是陛下有自己的主張,張居正是打算自己攬下罪名的,所以也沒告訴王崇古這是陛下的意思,這幾天張居正也多少琢磨出點陛下的考慮了。
還田法,確實有必要,不還田不行。
“我其實一直在避免和元輔交鋒,甚至這文淵閣,我都只來點卯,你張居正做的大明的救時宰相,我王崇古也想搏一搏這青史留芳,元輔,還是停下吧。”王崇古這話像是在威脅,其實不過是在虛張聲勢罷了。
王崇古還是很怕張居正的,能不開戰,就不開戰,這番話不是宣戰,而是感到無力。
張居正想干的事兒,他會力排眾議的推行下去,楊博攔著考成法,被張居正連消帶打的給趕出了朝堂。
大明沒人攔得住他,只有陛下可以。
“王次輔不要急,你聽我細細道來。”張居正對王崇古態度也一直在變,他現在可以耐心的跟這個僭越之臣,詳細解釋很多政令的必要性了。
“王次輔可知道,格物院獻了祥瑞。”張居正臉上帶著笑容問道。
王崇古點了點頭,75匹的蒸汽機,連分配都做好了,他當然非常清楚了。
“這次獻祥瑞,在蒸汽機之前,還有七個工具被一道獻上了,這才是關鍵啊。”張居正面色凝重的說道“這七個工具,給蒸汽機的發展,帶來了許多的變化。”
王崇古眉頭緊鎖的問道“變化”
“是的,變化。”張居正十分確信的說道“之前的蒸汽機,都是手工打磨出來的,精致歸精致,但不可控,量產也極為緩慢,但是有了這些趁手的工具后,蒸汽機日后發展,就可以預期了。”
“日后的歲月里,在一年半到兩年的時間里,蒸汽機的馬力會翻一倍,產能也會翻一倍。”
張居正敏銳的察覺到了一些不同,他和自己的兒子張嗣文溝通后,發現果然如此,張嗣文考中進士后就做了五經博士,一直是德王朱載堉的幫手。
這一次格物院獻祥瑞和過去不同,一共七種大型加工機械問世,加工各種零部件的機械,讓蒸汽機的迭代速度,超過了所有人的想象。
大概在一年半到兩年時間內,蒸汽機的馬力會翻一倍,產能也會增加一倍,這種可怕的技術進步,是可以預期的,是格物博士的們的集體意見,至于能落地多少,那就得看朝廷組織能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