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謙不明白皇帝為何要授意炒作船引,但是他找到了自己的賽道,這件事他可真的是太太太專業了,王謙掌管燕興樓交易行,但是交易行有各種條條框框,甚至連各種門檻極高的私人交易會,都會被限制行為。
可到到船引之后,這是一片沒有任何規則的藍海
在這里,勢要豪右的恐怖威力,會在無序的大背景下,無限的放大,沒有規則代表著絕對的自由,是時候,讓遮奢戶們深切的體會到絕對自由之下,自上而下的生殺予奪是何等的恐怖了。
王謙的神情非常的振奮,他已經想出了無數種辦法來
但在具體操作之前,王謙選擇了先把第二卷的階級論看完,他倒不是好學到這個地步,主要是判斷下圣意,看看陛下喜歡的這卷書的具體內容,再做行動,防止因為不了解圣意,導致行為上出現差池,惹禍上身。
王謙看完之后,總覺得有一種中西合璧的既視感,因為在分配卷中,張居正分析了泰西的殖民法。
泰西的殖民要從羅馬開始。
羅馬的殖民策略是先派遣軍隊征伐,用各種方式殺光男人,而后遷徙羅馬人前往設立總督進行統治;
葡萄牙的殖民策略是燒殺搶掠,再奴役混血土著;
西班牙的殖策略是先燒殺搶掠,再以布道的方式,進行奴役土著、混血土著,費利佩二世的形象可是守衛教廷的圣騎士;
而英格蘭的殖民策略是燒光殺光搶光,然后將本國貧民囚犯騙到殖民地,販賣各色奴隸填補勞動力空缺,無賴奴役黑番;
法蘭西的殖民策略是物理篩選后,將土著叛徒做殖民地的代理人,進而通過代理人獲利,這些叛徒或者說皈依者,在皈依者狂熱為了表現自己順從、獲利的的復雜原因下,表現往往比殖民者還要殘忍。
此刻的法蘭西和英格蘭,在西非也有一點殖民地,規模上遠不如西班牙和葡萄牙,但已經有了。
大明已經加入了開海開拓或者說是全球化的進程之中,大明的殖民策略是多者兼有,大明的殖民策略,其實還是王化,簡單的軍事羈縻,不斷加重羈縻后設立宣慰司,而后是分封制,世侯鎮守一方,最后是實土郡縣。
這個脈絡是十分清晰的,隨著統治的深入,大明的管理成本在上升,同時對地方的分配也在進一步的增加。
而后,張居正又引經據典的討論了大明在交趾統治的失敗。
安南國事實獨立后,大明進行了征伐,卻沒有讓英國公張輔久鎮,在大明的視角下這一決策是沒有問題的,因為安南屬于中原傳統的輻射區,軍事經濟文化政治高度趨同,但缺少了分封制,缺少了藩籬鎮守,導致了沒有藩王或世爵為了自己存續,在分配問題上,調節矛盾,最終,安南國上下形成了脫離大明統治的共識。
這些內容每一句話,對于大明當下的禮教而言,都是巨大的挑戰,但每一句都是基于踐履之實。
王謙看完了分配卷后,甚至產生了一種笨蛋一切問題都是分配這種錯覺,第二卷即便是單獨成書,已經完全足夠了,同樣,能考中進士的王謙,也讀懂了那個自然而然的推論。
張居正,膽大包天,而張居正的膽大包天,又是因為陛下的默許甚至是縱容導致。
王謙也只能感慨,張居正、戚繼光如此擁護陛下是有充分理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