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討論拍馬屁的縱向、橫向規模,草原也很難是對手,畢竟中原歷朝歷代,人都很多很多,所以拍馬屁的人多,拍馬屁的功夫就很強。
潘季馴開始和工部諸官溝通歸化到大同的馳道,這一段路并不難修,三個工兵團營,三萬余人,大約能在六月初完工,在安排完了大事之后,潘季馴收拾了東西,準備向朔方府的勝州而去,他準備親自前往探看。
潘季馴由狹及廣,他自己親自走訪調查的同時,還派遣了掌令官和庶弁將,帶領軍兵四處探聞,詳細了解綏遠的人口、教育、宗教、風俗、交通運輸、農場牧場、佃租、農牧產物種類、堆肥、果品、家庭手工、農產買賣、集市等等,要了解這些內容,才能夠對綏遠的情況有一個全面的了解,進而因地制宜的制定政令。
這是一個非常非常繁瑣的工作。
潘季馴的工作已經很麻煩了,那么戚繼光其實更加麻煩,這段時間,京營銳卒在整個綏遠鋪開,就干了一件事,那就是剿匪,剿匪真的非常困難,這不是大明京營銳卒實力不夠,而是一個行軍的問題。
比如陰雨天計時,沒有太陽,大明在精密制造開始仿造泰西小型鐘表紐倫堡蛋之前,行軍的計時,用的是數珠計時法,就是計珠二串,用兩串珠子,數6225個,就是一個時辰。
每十里,舉號炮一聲,即于腳下立定。鳴鑼,坐息一、二刻。
就是說大明軍每走十里路就要休息兩刻鐘,如何計里如何計步如何計珠這是個應用數學。
計里涉及到了休息,計時涉及到了生活造飯,而行軍路上最重要的是安營扎寨。
后來在有了皇家格物院發明的丈量步車和大明筒表之后,就簡單多了。
哪怕是一個計時都如此麻煩,更惶恐其他了,戎政的繁瑣一點不弱于庶務,而且因為是最激烈的沖突,解決起來更加困難。
但這些事,到了大明史官的手里就變成了幾個字,繼光領京營平諸部剿匪蕩寇,威震草原。
戚繼光倒是不在意這些,戎政再忙碌也好過無仗可打,這些繁瑣的工作,也沒必要寫到史書里去,都是應該做的,相比較戎政的繁瑣,戚繼光更厭惡人心鬼蜮的傾軋,那是毫無意義的內耗。
人在五原府的戚繼光,將數量龐大的戰俘,全都變成了奴營,送往了勝州和臥馬崗開礦,臥馬崗的前線是李如松在指揮,戚繼光選擇了完全的放權。
京營銳卒剿匪過程中,在初期并不順利,損失極大,征伐河套,傳檄而定后,大明京營以百隊為單位四處出擊,損失了超過一百余銳卒,這個損失讓戚繼光十分心痛,主要是塞外環境和腹地完全不同。
大明腹地的匪患,主要是由活不下去的窮民苦力組成,而且有很多都是兼職,到了年末地主家來催賬,不想讓兒女頂賬,就只能臉一蒙落草為寇,但是草原這個地方的馬匪,是職業匪患,整個陰山山脈可謂是無山不寨,無寨不匪,而且是兵匪,這些匪患有不少都是常年以劫掠為生。
剿匪初期是以安撫為主,很快,就調整了策略,改為了以剿為主,這讓剿匪工作順利進行,帶來的問題就是高達兩萬余人的俘虜,這些俘虜,戚繼光也沒有浪費,全都是開礦的生力軍。
經過了近半年的剿匪,河套終于恢復了一些安寧,對于頑抗到底的貨色,一律用火銃火炮治病,在這個過程中,戚繼光逐漸發現,虎蹲炮極為好用,可謂是藥到病除。
九斤火炮威力很強,但是安裝在偏廂戰車上,車營在崎嶇小路上無法行進,也不好進山,而一個人就能扛著走的虎蹲炮,成為了剿匪中攻堅利器,百人隊有虎蹲炮十門,遇到山寨,一字排開,連續幾番狂轟亂炸后,火銃手排隊向前,殺敵效率極高,通常戰斗在半個時辰內就可以結束。
麻貴帶領振武團營,曾經在一天之內橫掃了十七寨,俘虜兩千七百余人。